文档详情

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应对方式相关性探究.doc

发布:2017-08-30约1.7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应对方式相关性探究【摘要】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的应对方式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及生活质量专用量表对200例脑卒中患者与200例健康人进行调查分析,比较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应对方式的区别及脑卒中患者应对方式与其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脑卒中患者MCMQ中的面对因子分低于健康人,回避、屈服因子分高于健康人;其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各因子密切相关。结论 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的应对方式有区别;脑卒中患者的应对方式影响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脑卒中; 生活质量; 应对方式; 调查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的延长以及各种慢性患者群数量的增加,特别是近年来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开始认识到不仅要关注生命的数量而且要关注生命的质量,于是开始重视生活质量的研究。我国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国家之一,每年至少有200百万新增脑血管病病例[1]。其特点为发病急、来势凶[2],病程长,恢复差,致残率高,严重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3]。因此,如何提高脑血管患者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和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与其相关的因素,为脑卒中的预防和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为2010年3月~2010年10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患者,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卒中,无失语、痴呆和严重精神症状者212人作为病例组,与其一般资料相似的208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调查,共获病例组有效问卷200份,对照组200份。人口学资料方面,病例组有效被试人数为200人,其中男性96人,女性104人,男女比例1:1.08;年龄上,45岁及其以下者40人,45岁及其以上者160人;职业上,农民26人,教师24人,行政干部20人,技术人员27人,个体43人,离退32人,其它28人;学历上,小学学历53人,初中学历68人,高中学历49人,大学及以上学历30人;病情程度上,轻度患者112人,中、重度患者88人。对照组有效被试人数为200人,其中男性89人,女性111人,男女比例1:1.24;职业上,工人70人,农民12人,教师28人,行政干部31人,技术人员17人,个体15人,离退21人,其它6人;学历上,小学学历44人,初中学历55人,高中学历63人,大学及以上学历38人。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1.1 脑卒中患者专用生活质量量表 由Williams等研制,量表共包括12个领域,78个条目[4]。 1.2.1.2 应对方式状况采用医学应对问卷 Feifel H等编制的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是为数有限的专用于患者的应对量表,该问卷简明、扼要,所包含的三类应对策略有“面对(或斗争)”、“回避”和“屈服(或接受)”。 1.2.2 测试方法 量表由患者按指导语自行填写,患者按照自己情况在各条目后面所附的答案中选取一项。量表和问卷评估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在评估对象选择上,要求患者意识清醒且自愿参与。被评估者在统一指导语的指导下,对评估量表和问卷内容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我感受而独立完成答卷[5]。对部分不能自行填写的被评估者,由评估者逐项读给被评估者听,被评估者自行选择答案由评估者填写[6]。问卷收回后由笔者逐例审查,400份调查问卷全部合,纳入研究范围。 1.3 统计学分析 结果输入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状况 采用生活质量专用量表对2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见表1。 2.2 脑卒中患者应对方式状况 2.2.1 病例组和对照组应对方式的差异 见表2。 2.2.2 应对方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见表3。 3 讨论 根据脑卒中患者专用生活质量量表总分及各项目的得分,将生活质量分为高、中、低3个水平,其中得分总分均值的38%为高水平,19%~38%为中等水平,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