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3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40分.请将所选答案填写到答案栏中)
1.在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全国统一局面的时间和关键人物是( )
A.581年 杨坚 B.589年 杨坚 C.605年 隋文帝 D.611年 隋文帝
2.“成由俭,败由奢”,大到国家,小到家庭莫不如此。大力提倡节俭,成就“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皇帝是( )
A.汉武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康熙帝
3.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
A.秦始皇陵兵马俑遗址 B.西藏布达拉宫
C.唐招提寺鉴真坐像 D.杭州岳王庙
4.学习隋唐史后,你认为下列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的是( )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与战争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5.唐朝有一位诗人,被称为“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根据描述这位诗人应该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6.“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唐代艺术,指的是( )
A.李白的诗歌艺术 B.杜甫的诗歌艺术
C.敦煌的泥塑造像 D.敦煌的飞天壁画
7.曾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成功平息东南沿海倭患的民族英雄是( )
A.岳飞 B.郑成功 C.文天祥 D.戚继光
8.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无徽不成镇
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C.苏湖熟,天下足
D.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9.我国经济中心南移最终完成,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
A.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B.南方战乱较少,相对和平
C.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
D.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迁长江流域
10.《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此书内容包括( )
①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②战国七雄 ③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④宋金南北对峙。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③④
1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元旦
12.“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元朝主要实行(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13.元朝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等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忽必烈诏令司农司编写的书籍是( )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农桑辑要》 D.《天工开物》
14.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宰相制度废除于(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15.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史实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有
①清顺治时期确立册封“达赖”的制度 ②清康熙时期确立册封“班禅”的制度 ③清雍正时期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 ④乾隆帝时设立“金瓶掣签”制度(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清朝实际上的第二政治中心是( )
A.紫禁城 B.盛京
C.颐和园 D.避暑山庄和外八庙
17.“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郭沫若)其中“夫子是指( )
A.孔子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光启
18.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国文学艺术逐渐从少数文人士大夫开始向普通大众普及,其传播范围越来越广,通俗程度越来越高,表现方式越来越自由。请判断与明清小说有关的场景是( )
A. B. C. D.
19.长城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今天的万里长城是明朝修筑的雄伟工程,它东起鸭绿江,西至( )
A.山海关 B.居庸关 C.嘉峪关 D.陇西
20.有四位同学分别用一个主题概括了1368﹣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总的历史特点。对此概括最准确的是( )
A.繁荣与开放并存 B.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C.繁盛与危机并存 D.政权的分立与民族汇聚并存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根据下列诗歌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1)唐太宗发展了哪一种选官制度,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2)诗里提到的是中国历史上一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