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券商的经营效率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上市券商的经营效率分析
报告要点:
尽管近20年来得到迅猛的发展, 由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史相对短暂以及“新兴加转轨”的特点, 与成熟市场国家的大型投资银行业相比, 中国证券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与国际大型金融服务机构相比, 中国证券业仍存在如整体规模偏小、盈利模式同质、行业集中度不足、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和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差距。
从整体上看来,我国上市证券业总体发展水平比较均衡,这可能是因为上市有着较高的要求所决定的。但在局部仍有较大的提高空间,我国证券业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充分利用并整合现有资源, 使其发挥出最大效益。
报告对技术效率进行分解,发现我国证券公司效率过低的原因主要在于以纯技术效率衡量的自身管理水平较低。
作者:徐向阳
电话:0755e-mail:
ccerpk@126.com
报告编号:2011040
完成时间:2011-6-7
独立声明:本报告所采用的信息及数据均来源于公开可得到的资料。
目 录
摘 要 I
1. 引言 1
2. 理论描述 2
3. DEA模型与研究思路 3
3.1 DEA模型及其含义 3
3.2 本文研究思路 5
3.3 分析结果 6
4. 总结 8
免责声明 9
参考文献 9
摘 要
中国证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 证券公司数量不断增多, 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混业经营到分业经营的演变。尽管近20年来得到迅猛的发展, 由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史相对短暂以及“新兴加转轨”的特点, 与成熟市场国家的大型投资银行业相比, 中国证券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大型金融服务机构相比, 中国证券业仍存在如整体规模偏小、盈利模式同质、行业集中度不足、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和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差距。因此, 中国证券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潜力、机会和挑战。
2008年以来, 中国证券行业经历了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造成了股票市场的阶段性非均衡。在新的历史形势下, 中国证券公司的效率关乎到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大局。这使得对于中国证券业效率的研究显得更加紧迫。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深入分析和研究我国证券公司的效率就显得尤为迫切。通过对证券公司的经营效率的研究, 报告对证券公司经营效率进行了科学评价, 找出影响证券公司效率的主要因素。我们首先利用各家证券公司2009-2010年的财务数据,运用DEA方法测量了我国证券业的效率水平。在DEA的投入和产出指标的设定中,本文分析了前人们选取的几个指标的不足之处,在其基础上提出了较为科学的指标,其中投入指标分为劳动投入要素和资本投入要素两部分,劳动投入要素用职工薪酬来衡量,资本投入要素用营业支出+营业外支出一营业税金及附加一职工薪酬的值来衡量,而产出指标为单一指标,取营业收入来衡量。运用这三个指标,本文计算了我国证券业各家样本公司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得出了以下结论:一方面,大多数公司没有在最优规模上经营,存在规模调整的要求。另一方面, 从结果看,调整规模对改进效率的作用比较微弱。中国证券业似乎被锁定在了目前这样的一种低效率状态。这一难题的破解,需要更为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上市券商 经营效率 DEA引言
中国证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 证券公司数量不断增多, 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混业经营到分业经营的演变。截止到2010年底, 在中国大陆登记注册的证券公司共计106家, 总资产累计超过2.24万,实现营业收入1911.02亿元,累计实现净利润775.57亿元20年来得到迅猛的发展, 由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史相对短暂以及“新兴加转轨”的特点, 与成熟市场国家的大型投资银行业相比, 中国证券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大型金融服务机构相比, 中国证券业仍存在如整体规模偏小、盈利模式同质、行业集中度不足、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和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差距。因此, 中国证券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潜力、机会和挑战。
经济效率分为两种, 一种是所谓的配置效率, 另一种就是所谓的组织效率, 前者主要通过市场(外部组织) 来实现,而后者则主要通过企业(内部组织) 来实现。证券公司效率作为一种组织效率对于直接融资模式, 就如同商业银行对于间接融资模式一样。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对于中国证券公司效率的研究相对于商业银行, 显的比较滞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中国证券业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竞争形势。首先, 中国已经开始履行证券业对外开放的入世承诺。截止到2010年底, 已先后有10家中外合营证券公司(以下简称合营公司) 成立。合营公司的成立, 引入了新的实力竞争者。其次, 境外投资者可以参股中国境内的上市证券公司。2007年11月29日通过的《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 2007年修订) 》(自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