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四川震后旅游业恢复重建情况报告..doc

发布:2017-01-08约9.72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旅游先导产业实施总结报告 四川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修改版 2010年10月 目 录 一、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概况 1 (一)旅游业恢复重建任务顺利完成 1 1、旅游业生产能力基本恢复 1 2、旅游市场基本恢复 5 (二)旅游业先导产业的实施效果 9 1、一个确立 9 2、三个实现 10 3、三个提升 14 二、旅游先导产业实施的基本经验 17 (一)以统筹发展为方法提供旅游业恢复重建动力 18 (二)以上档升级为目标增强旅游业持续发展能力 19 (三)以市场恢复为关键破解旅游业恢复重建的难题 19 (四)以企业重振为重点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基础 20 三、问题与建议 21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1、旅游业先导产业地位未巩固,效果还不凸显 21 2、旅游先导产业机制保障未建立 22 3、旅游业灾后相关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23 (二)几点建议 24 1、完善旅游先导产业实施的政策机制 24 2、加强危机管理研究 24 3、打造龙门山国际旅游度假区 25 4、振兴后灾后重建时代旅游业 25 四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旅游先导产业 实施情况报告 5·12汶川地震后,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概况 (一)旅游业恢复重建任务顺利完成 1旅游业生产能力基本恢复 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恢复灾区旅游业生产能力是恢复经济社会的重中之重。灾后根据全省旅游资源情况和旅游业特点,旅游业生产能力的恢复主要依托于旅游、旅游景区、旅游村落、旅游城镇生产能力的恢复重建。旅游灾后规划重建项目175,总投资7583亿元。截至2010年月30日,累计开工项目,累计完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占总投资的%,旅游业生产能力已基本恢复。 重要旅游基本恢复。全省交通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共483个,包括通向旅游景点以及发展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村落的道路。截至2010年7月30日,全省灾后交通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已完工项目400个,项目总数的%;农村公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和重要经济干线灾后恢复重建已完工项目均超过项目总数的50%。目前,通往重要景区、城镇和村落的旅游已基本贯通,等级,旅游交通网络。表1基础设施的重建情况 道路类型 规划长度(公里) 规划项目数量(个) 预算(亿人民币) 2010年月已完工项目数量(个) 2010年月 进度占规划期总投资比例(%) 乡村公路 29,028 222.3 346 98.5 国道、省道 4,847 88 48 61.5 高速公路 1,424 12 6 100 总计 35,299 83 838 400 85.5 案例1:成都—都江堰高速铁路 2010年旅游景区(点)、旅游设施和文物古迹恢复重建。世界遗产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山率先恢复重建,A级旅游景区案例: “坐在小火车上观看原始森林,品味茶马古道的深厚底蕴,体验梦幻漂流的惊险刺激,现在的三江景区比以前更美了。”入夏以来,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入震后首个恢复重建的4A级风景旅游区——汶川三江景区,感受旅游业提档升级的魅力。 震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第一时间把三江景区的恢复重建纳入全州旅游产业恢复重建规划,安排灾后重建资金、对口援建资金和招商引资资金共5亿多元,先后恢复重建了森林观光小火车、梦幻漂流、古羌栈道、茶马古道等特色旅游项目,并高起点、高标准地新建了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星级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2010年以来,三江景区游客接待量逐步回升,2010年五一小长假期间,该景区平均每天接待游客在2000人次以上。 全面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乡村旅游。成都、雅安等部分乡村旅游景区2008年已经恢复并超过2007年的接待水平。成都市利用灾后重建“联建”政策适时进行规模化土地流转和农业集约化发展,不仅使三农问题妥善解决,而且使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向乡村度假高端业态发展。阿坝州推进百村工程,一村一品,使村落重建与乡村旅游发展紧密结合。案例: 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12”汶川大地震使绵竹年画产业基地几乎被夷为平地,在重建过程中,对口援建的江苏省常州市将棚花村年画传习所作为绵竹市灾后第一个文化援建项目,目的是让更多民众从事年画制作、生产、销售而致富。如今,鲜艳亮丽的年画重新绘在雪白的墙面,建成后的年画传习所各种设施一应俱全,成为全国最大的年画基地。 特色旅游城镇。很多在地震中受灾较严重的城镇从农业城镇转向旅游城镇发展案例: 震后,汶川县水磨镇着力打造“中国最美丽羌城”。仅佛山市就投入援建资金10.71亿元,整体规划设计,建造“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水磨镇灾后重建工作,不仅是原址重建,而且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