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精品系列——专题01 货币与消费、价格与供求(教师版).doc

发布:2018-04-17约1.15万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精品系列 专题01 货币与消费、价格与供求(教师版) 【考点定位】 一、考点扫描 1、货币[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2、价格(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消费(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解析】纸币能代替金属货币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与金属货币比起来,纸币的制造成本更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二是纸币能执行货币的部分职能,如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本题的设问是纸币代替金属货币的原因。①说法错误,纸币不能执行贮藏手段,执行贮藏手段的只能是实实在在的金银条,③使用范围广与设问不构成因果关系。所以排除①③,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纸币的优点。 考点三 商品的价值规律(价格与供求) 【名师点睛】商品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最重要的规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等价交换,虽然在每一次具体的交换中并不都是等价交换,但是,从长期来看,等价交换的实现是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完成的。近年来,每年都考,而且以图形的形式考查居多。 【试题演练】(2012高考江苏卷6)图1表示某商品供给食和价格的关系(横轴为供给量,纵轴为价格,S1为变动前曲线,S2为变动后曲线)。在不考虑其它因素条件下,以下变化中会导致S1向S2方向平行移动的是 ①该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 ②该商品的市场价格提高 ③该商品的生产成本下降 ④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格与需求的相关知识。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但是受供求关系影响,而图中可以看出,供给从S1 到S2 呈现增加趋势,而价格不变,供给增加,说明成本降低,所以③要选,而成本降低说明劳动生产率提高,所以①要选,故选B。图中该商品的市场价格没有变化,②错误。图中供给增加,生产该商品的企业一般不会减少,④错误。 【答案】B。 【三年高考 A.所有权 B.收益权 C.经营权 D.使用权 【解析】货币的借贷是要还本付息的,因此,让渡的是货币的使用权,到期要偿还,可见ABC都是错误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答案】D。 2(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2)货币最早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 ①纸币容易产生,且同样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 ②使用纸币能够有效降低货币制作成本 ③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 ④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纸币能代替金属货币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与金属货币比起来,纸币的制造成本更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二是纸币能执行货币的部分职能,如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本题的设问是纸币代替金属货币的原因。①说法错误,纸币不能执行贮藏手段,执行贮藏手段的只能是实实在在的金银条,③使用范围广与设问不构成因果关系。所以排除①③,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纸币的优点。 3(2012高考广东卷24)《汉书·食货志》记载:“籴(dí,买进谷物)甚贵,伤民;甚贱,伤农。”近期,“十元钱两根大葱”、“卷心菜八分一斤愁坏菜农”等报道也时有所见。这说明 A.农产品的价格变化由流通环节决定 B.农产品的价格应调控在合理范围内 C.农产品“好货不便宜,便宜无好货” D.农产品的价格波动由价值变动引起 4(2012高考江苏卷6)图1表示某商品供给食和价格的关系(横轴为供给量,纵轴为价格,S1为变动前曲线,S2为变动后曲线)。在不考虑其它因素条件下,以下变化中会导致S1向S2方向平行移动的是 ①该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 ②该商品的市场价格提高 ③该商品的生产成本下降 ④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格与需求的相关知识。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但是受供求关系影响,而图中可以看出,供给从S1 到S2 呈现增加趋势,而价格不变,供给增加,说明成本降低,所以③要选,而成本降低说明劳动生产率提高,所以①要选,故选B。图中该商品的市场价格没有变化,②错误。图中供给增加,生产该商品的企业一般不会减少,④错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