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写景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和作者的感情。
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赏析文中优美句段。
理解写景散文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写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重点难点】
品读课文,揣摩作者笔下平凡景物的独特魅力,发现并感悟济南冬天的美以及作者对其寄予的深情。
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绘的能力,提高对写景状物类散文的把握和运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重要问题】
济南的冬天整体风貌是什么?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展现济南“温晴”的特点呢?请用小标题来概述画面。
纵观全文,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的,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的?
阳光朗照下的小山如此可爱,那让作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怎样的小山图景呢?具体赏析。
第一段中的“响亮”是什么意思?“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找出描写山光画面中写得贴切而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句、拟人句,并且讨论它们是如何写景状物、传达神韵的。
济南的水有怎样的特点呢?作者是如何表现的呢?
篇末用“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作结,有什么好处?
本文写景有什么特点?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导语引入
一场大雪刚过,冬天以它的银装素裹郑重地像我们证明:它曾来过,而且轰轰烈烈不容置疑。似乎没有飘雪的点缀,没有寒冷的威逼,便构不成冬天。身在北国的你印象中的冬天是怎样的呢?是寒风凛冽冰天雪地,还是吹面不寒温情款款?是一片萧索万物寂然还是橙黄橘绿有情有味呢?地域不同,风景各异,冬天的脾气面貌也不尽相同。南阳我们已经如此熟悉,那么济南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一起走入济南,欣赏济南的冬天。
作者背景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是语言艺术大师,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他擅长以微小的社会画面来反映社会问题和社会变革,在通俗的语言文字中指点褒贬善恶指点江山,这样一位目光深邃而严肃的作家也不乏温情和幽默,《济南的冬天》是作者1931年作者从英国任教回来,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时写下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
作者称济南为他的第二故乡,这里有山有水,我们熟悉的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在济南,并称济南三大名胜,作者在这里生活了四年,对这座城市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济南,它的冬天确实别有一番风味。
整体感知
(一)字词疏通:
济南(jǐ) 伦敦(dūn) 得(děi) 着(zhuó)落 露(lòu)着 看(kān)护妇 薄(báo)雪 镶(xiāng) 水藻(zǎo) 贮蓄(zhù) 发髻(jì) 着落(zhuó) 看护(kān) 澄清(chéng)
(二)思考问题
济南的冬天整体风貌是什么?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由第一段可知:整体风貌是 温晴——通过三组对比 以北平的多风、伦敦的多雾、热带骄阳,来反衬济南冬天的无风声、有阳光且阳光温和的特点,进而引出济南冬天温晴的整体风貌,得出济南是个宝地的总体感受。
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展现济南“温晴”的特点呢?请用小标题来概述画面。
第二段:小山摇篮图
第三段:雪后初晴图
第四段:城外远山图
第五段:空灵水晶图
在通过对比,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后,作者又从济南的山和水两方面来表现这一特点。
作者用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第五段写冬天的水色。先以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象,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纵观全文,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以“温晴”贯穿全文,结构上采取总-分-总的模式,第一段总写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了铺垫,结尾呼应开头又照应题目,使全文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4.作者是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的,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的?
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
运用拟人:晒-睡-醒,一连串拟人手法的运用烘托出温暖舒适的环境。
运用比喻:小山三面环绕,营造了有利的地理环境,运用比喻修辞,把小山比作“小摇篮”并且低声私语,关爱呵护、温存体贴的情状如在目前,写出了小山的可爱。
通过人们的感受:济南的人们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它们一看到那些小山,心中就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幻想春天即将到来,从神态和心理活动上,来侧面表现小山的功用的可爱。
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