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契约违背对员工行为态度影响公平敏感性调节效应.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心理契约违背对员工行为态度影响公平敏感性调节效应
摘要:当心理契约遭到违背时,员工产生的不公平感及负面情绪会改变其对组织的行为态度。文章以中国企业普通员工为样本,分析心理契约违背与员工行为态度之间的关系,验证公平敏感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心理契约违背对员工行为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各种心理契约类型对不同公平敏感性员工的影响不同,内在心理契约违背对大公无私型员工行为态度影响更明显,而外在心理契约对自私自利型员工行为态度作用更显著。
关键词:心理契约违背;公平敏感性;员工行为态度
普通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当普通员工自愿与企业内部的其他利益主体(如所有者、经营者)相互合作协调共进时,才能够形成提高企业整体效率的合力。因此,关注员工的心理契约、维护员工的组织公平感、防止心理契约违背情况发生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组织公平的角度出发,研究心理契约违背对中国企业员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一、 研究假设
根据Zhao和Wayne等的描述,心理契约违背是员工对组织未能按照其承诺兑现或承担其责任的感知,这种违背可能招致员工强烈负面态度或行为反应。社会交换理论认为,员工会根据组织所给予的回报来选择其行为,当组织未能提供所期望获得的结果时,员工将减少其责任承担。公平理论认为,员工会试图平衡对组织的付出以及从组织那获得的回报,当感到组织的承诺没能实现时,员工会减少给予组织的贡献。大量研究也证实这一观点,心理契约违背主要发生在组织环境下,对雇佣关系造成负面影响,进而持续加深员工和雇主之间的心理契约违背程度。针对MBA学生对待调查结果显示,员工在一年内离职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心理契约未能实现,即使在企业中工作两年员工,也有55%的认为心理契约曾遭到过违背。对职业经理人的调查表明,员工信任和工作满意度均与心理契约违背呈负相关关系,员工离职与心理契约违背则呈正相关关系。心理契约违背与员工行为态度的关系对组织影响深远,使得心理契约违背成为组织行为学中的热点。例如,Pate及其同事的研究表明,心理契约违背将导致员工的不道德行为增多,离职率上升,工作绩效降低。Restubog和Bordia的分析说明心理契约违背会降低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Rozhan等则认为心理契约违背会减少员工对企业的组织公民行为。Suazo的调查显示心理契约违背对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Restubog等研究认为心理契约违背导致异常行为出现,使得员工做出违反组织重要原则甚至危害组织或他人的行为。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公平敏感性对心理契约违背后的个体情绪及行为反应具有调节作用。公平敏感性是每个个体独有的特征,指个体对低于或高于公平环境的感受,通常划分为大公无私型、自私自利型和公平型三种类型。心理契约违背时,不同的公平敏感性对工作满意度、组织公平、离职意愿等的作用程度不同。Restubog等的研究显示,不同公平敏感性个体对不公平环境的反应不同,自私自利型个体在遇到契约违背时比大公无私型个体的行为转变程度更大,对低于公平预期的结果容忍度更低。Raja等的分析表明,自私自利型个体对经济交易的重视程度更高,期望其付出可以很快获得回报,更关注组织是否能兑现了承诺,更容易受到心理契约违背的影响。大公无私型个体受到契约违背的影响较小,他们对组织而言是给予者。Kickul等的研究认为,自私自利型员工更关注外在结果(如收入、安全等),大公无私型员工更重视内在表现(如自我价值体现、培训和职业发展等)。
关于心理契约构成的概念和测度一直备受争议,大部分研究认为心理契约是多维的。一般而言,研究者们将心理契约划分为交易责任和相关责任,或者内在结果(与工作本身相关)及外在结果(与工作完成情况相关)。本文将选择心理契约内在结果和外在结果的划分方法,来探讨心理契约违背对不同公平敏感性个体行为态度的影响。这里根据已有研究选取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负面情绪作为员工工作行为态度的表现,并依据Kickul等的研究结果提出假设:
H1:公平敏感性对心理契约违背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H1a:当内在结果违背时,大公无私型个体对工作的不满程度大于自私自利型个体;
H1b:当外在结果违背时,自私自利型个体对工作的不满程度大于大公无私型个体。
H2:公平敏感性对心理契约违背与组织负面情绪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H2a:当内在结果违背时,大公无私型个体的组织负面情绪变化大于自私自利型个体;
H2b:当外在结果违背时,自私自利型个体的组织负面情绪变化大于大公无私型个体。
二、 研究过程
1. 样本描述。本文数据来源于重庆、四川等10个省市78家企业问卷调查结果,发放并回收问卷85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757份,占发放问卷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