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1.2《腐乳的制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生物学.docx
生物:1.2《腐乳的制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生物学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腐乳的制作》是新人教版选修1生物学教材中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腐乳的制作原理、流程和注意事项。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实际,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微生物发酵技术,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探究: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腐乳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发展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腐乳制作中的微生物作用,培养比较、分析和综合的科学思维能力。
3.生活实践: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理解微生物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价值。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微生物的基本知识,了解发酵的概念,以及一些常见的发酵食品。
2.学生对实验操作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但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学生偏好理论学习,有的学生更倾向于实践操作。
3.学生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对微生物发酵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实验操作中可能出现的误差,以及对食品安全卫生的忽视。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感到困难。
教学资源
-教材《生物:选修1》(新人教版)
-实验室设备(如恒温箱、天平、量筒、烧杯、酒精灯等)
-实验材料(如豆腐、霉菌、酒精、盐等)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
-教学课件
-实验操作指导手册
-视频资料(腐乳制作过程演示)
-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发酵食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食品的制作过程中有哪些共同点。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或吃过哪些发酵食品?它们是如何制作的?
-引出腐乳作为一种发酵食品,探讨其制作原理,激发学生对腐乳制作过程的好奇心。
2.讲授新课(用时15分钟)
-介绍腐乳的制作原理,包括微生物发酵的基本知识,腐乳中的主要微生物及其作用。
-使用课件详细讲解腐乳制作的步骤:选材、接种、发酵、调味。
-强调腐乳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卫生条件、温度控制等。
3.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分组讨论:每组根据所学内容,讨论并设计一个简化的腐乳制作实验方案。
-各组汇报实验方案,教师点评并指导,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师生互动环节(用时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腐乳制作的模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学生在模拟实验中观察微生物的生长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微生物发酵对腐乳口感和品质的影响。
5.课堂提问(用时5分钟)
-提问:腐乳制作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提问:如何确保腐乳制作过程中的食品安全和卫生?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强调关键点。
6.总结与拓展(用时5分钟)
-教师总结腐乳制作的主要步骤和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发酵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布置课后作业:回家后尝试制作简单的发酵食品,并记录其制作过程和感受。
7.结束语(用时1分钟)
-强调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注意安全。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奥秘。
知识点梳理
1.微生物发酵的基本概念
-微生物发酵的定义
-微生物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腐乳制作原理
-腐乳中的主要微生物:毛霉、酵母菌、细菌
-微生物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蛋白质分解、脂肪分解、风味形成
3.腐乳制作流程
-选材:豆腐的选用和处理
-接种:接种微生物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发酵:发酵过程中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控制
-调味:盐、酒、香辛料等调味品的选择和使用
4.腐乳制作注意事项
-卫生条件:操作过程中的清洁和消毒
-温度控制: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食品安全:防止有害微生物的污染
5.腐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蛋白质的分解产物:多肽、氨基酸
-脂肪的分解产物:脂肪酸
-微量元素的摄入:钙、磷、铁等
6.腐乳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发酵速度过快或过慢:调整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
-腐乳表面出现霉斑:及时清理,调整发酵条件
-腐乳口感不佳:调整调味品的使用比例
7.腐乳制作的拓展知识
-腐乳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腐乳在不同地区的特色制作方法
-腐乳在烹饪中的应用
8.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其他应用
-酿酒: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酿醋:醋酸菌的醋酸发酵
-制酱:霉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发酵
9.食品安全与卫生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食品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