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抒情散文阅读指教教学课件.ppt

发布:2017-05-02约2.77千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文体知识储备 (一)明确概念: 状物抒情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景和物,抒发对自然和人生感悟的一种文体。 (三)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衬托 对比 象征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咏物寄情 欲扬先抑 以小见大 (四)辨析句子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4、反问:加强语气 ?? (二)抓住线索,理清思路: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状物抒情散文往往以 以物为明线, 以情为暗线;游记散文是以作者的游览行踪为明线,抒发的情感为暗线。例如:《枣核》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三)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般应分两方面去分析: 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六)感悟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评价。” ?? * * (二)理解特点: 形散神不散(形散神聚) “形散”是指散文的内容广泛,上下几千年,纵 横几万里的人与事,都可以写入一篇文中 还指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神不散”是指散文都围绕一个中心。 5、反复:强调 6、设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 8、夸张:极力的表现 08淮安中考《生命之芯》:10.本文语言优美,韵味悠长,请从第①段划线句中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A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 B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A: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1分)写出初春时节葡萄藤长出紫红叶芽的情态,写出葡萄藤叶的灵性,(1分),表达作者对清新叶子的喜爱。(1分) B、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生动地(1分)表现出清风吹拂的状态,(1分),表达出作者看到如此美景的轻松愉悦的心情。(1分) 或者运用比喻的手法(1分)形象地(1分)描绘出阳光从叶缝间透出的状态(1分),从侧面写出葡萄的茂盛(1分) 还可从词语欣赏的角度来赏。 (五)语言特点 生动形象:(1)个性化语言 (2)描写逼真 (3)运用修辞 (六)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a.通过描写来抒情 b.托物言志。 二、中考考点分析: (一)整体把握作品。 阅读抒情散文,首先要明白文章抒发的是怎样的情,其次要明白文章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抒情言志的。这对于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把握文章的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飘舞一次,美丽一次》(2008云南中考)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借对“飘舞一次,美丽一次”蝴蝶的赞美,表达“每个人也应该努力去成就自己美丽的人生”的见解。 《雨的四季》(2008资阳中考):“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 :( ) 本文主要描写春夏秋冬的雨及给人的美好感受,字里行间表现出对雨的爱恋,这便是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 例如:《鸟语》(2007金华中考):“有鸟语引路,我的前面打开了一片记忆的天空。”在这片记忆的天空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三件事?(a听乡村云雀和麻雀的叫声。B赏刘天华的《空山鸟语》。C游武汉东湖边的鸟语林。)回答此题能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的思路,“鸟语”就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1、从整篇文章的角度,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抒情散文中所抒之情,所言之志,体现了作者的感情态度,这往往就是作品要表达的中心。(1)有些文章,作者的感情寓于描写之中,需整体感悟。例如: 《鸟语》(2007金华中考)一文,由去公园路上听到清脆而婉转的鸟叫声,引起了对与“鸟语”有关的三件事的回忆,饱含欣喜之情,从而体会到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