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疗效观察.doc

发布:2017-08-28约3.41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治疗的理想疗效。方法 将12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64例,综合康复组采用基础训练+摄食训练+吞咽治疗仪治疗,功能训练组采用基础训练+摄食训练+针刺治疗。结果 治疗后14 d综合康复组吞咽能力较功能训练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综合康复疗法可明显促进患者脑卒中后吞咽能力的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 吞咽障碍 ??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一种合并症,吞咽困难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积极进行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寻求提高吞咽困难疗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是治疗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卒中单元的一个重要部分。笔者所在科从2009年8月~2010年8月对128例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8例患者均为神经内科住院部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综合康复组和功能训练组,每组各64人。综合康复组男40人,女24人,45~75岁,脑出血25例,脑梗死39例。功能训练组男38人,女26人,49~75岁,平均60.18岁,脑出血27人,脑梗死37人,两组性别、年龄、病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病例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全部经头颅CR和MRI检查确诊,吞咽能力分级标准为[2]:重度:完全不能经口摄食;中度:一部分食物能经口摄食,但不能完全维持营养,需静脉辅助营养;轻度:轻度吞咽困难,完全能经口摄食;正常:具有正常的摄食能力。排除标准:(1)脑卒中后合并中-重度认知障碍或失语症不能配合评估和治疗者。(2)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同时患有肿瘤者。(3)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生命指标不稳定者(血压、脉搏、呼吸、心率等)。(4)并发心梗或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重症感染、严重糖尿病等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针对功能障碍的基础训练和进餐同时并用体位、食物形态等补偿手段的摄食训练[3]。在此基础上,综合康复组加用吞咽治疗仪治疗,即基础训练+摄食训练+吞咽治疗仪治疗;功能训练组加用针刺治疗,即基础训练+摄食训练+针刺治疗。 1.2.1 基础训练 (1)舌体运动训练:让患者用舌尖舔口唇,按压硬腭部,在齿内侧回旋并发“1a”;舌体运动障碍的患者用压舌板在舌部按摩;患者向前或两侧尽力伸舌,伸舌不充分时可用纱布裹住舌尖轻牵拉,然后用力缩舌,促进舌的前后运动。(2)口唇运动训练:让患者张口发“a”音,向两侧发“si”音,闭口后发“wa”音,或者让患者缩唇吹口哨,从而训练口唇部肌肉;让患者面对镜子做紧闭口唇的练习,并同时做口唇突出和旁拉的嘴角上翘、抗阻鼓腮运动等。(3)下颌运动训练:患者尽量张口,然后松弛,下颌向两侧运动,反复咀嚼,张口闭口,张口同时发“pa”、“ka”、“la”等音,训练其下颌运动。促进吞咽反射的训练:用手指上下摩擦甲状软骨至下颌下方的皮肤,引起下颌的上下运动和舌部前后运动,继而引起吞咽。(4)咽部冷刺激和空吞咽:将冰冻的棉棒蘸少许的水,轻轻刺激软腭及舌根,咽后壁,然后嘱咐患者做空吞咽的动作,反复练习使之易于诱发且吞咽有力。(5)呼吸道运动训练:呼吸训练:深吸气-憋气-咳出,目的是提高咳出能力和防止误咽。咳嗽训练:努力咳嗽,建立排除气管异物的各种防御反射。 1.2.2 摄食训练 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无拘无束、整洁的就餐环境,进餐前至少有30 min休息。? 体位:患者取躯干30°的仰卧位,头部前屈,偏瘫患侧肩以枕垫起,如不能坐位可取键侧卧位。? 食物选择:食物形态可根据吞咽障碍的程度和阶段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选择。香、甜、咸味的食物可促进唾液分泌从而刺激吞咽反射;流质食物中果汁比水好,不能耐受流质食物的可调成糊状;切碎食物较浓汤类对吞咽功能有较好的刺激作用;吞咽困难的患者对食物的温度也过于敏感,因此备好的食物要经常放于温度适宜的房间并保温;进食过干的食物和易产生黏液的食物如奶制品、糖浆、香蕉等不利于吞咽。? 一口量:最适合吞咽的每次摄入的一口量,正常人约为20 ml,一口量过多,会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残留导致误吸,过少会导致咽部刺激强度不够,难以诱发吞咽动作,该类患者不宜用吸管。 1.2.3 针刺方法 主穴取廉泉、外金津、外玉液、吞咽穴、水沟、天突、地仓、颊车、承浆等,辨证配穴:肝阳暴亢泻太冲;气虚血瘀取足三里、关元、气海;阴虚风动补太溪、三阴交;痰热腑实泻支沟、丰隆,每次选穴10个左右,每日一次,2周一疗程,共两个疗程。 1.2.4 吞咽治疗仪治疗 采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