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课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教学目标】
1.认知:掌握联系的含义与特征,理解人际关系的含义与特征,了解人际关系的作用。
2.情感态度观念:尊重他人,自觉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3.运用: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处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
1.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2.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和交互性。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录像: 嫦娥奔月
设问:“嫦娥”成功奔月,我们应该感谢谁?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探月工程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这些系统与人员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从哲学上讲,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就是联系。
〈新课讲授〉
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物质世界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幻灯片:联系的定义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
2.事物在普遍联系中存在
教师结合幻灯片进行讲解。
(1)联系是普遍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联系的整体,如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联系。自然界内部、人类社会内部、人类与自然界之间、人的认识、人的认识和客观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的。世界上不存在彼此孤立的事物,但是,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人们强加的
教师总结: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决定人际关系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交互性。因此,我们对人际关系的特性,只有从哲学的高度来理解才会更深刻。
3.社会交往的作用
脑力激荡: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看哪个小组能总结出更多的作用。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巡视、指导。然后请每个小组的代表总结发言,并进行评比。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小故事“天堂与地狱”来升华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
三、人际和谐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1.人际和谐是中国的宝贵文化传统
播放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录像片段,指出:“和”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和”即矛盾的协调统一,包括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然后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传统“以和为贵”以及和谐社会主义的内涵。
2.人际和谐及其特征
请学生阅读教材,总结人际和谐的特征。教师展示“人际和谐的特征”幻灯片,并逐一进行讲解。运用图示展示和故事回放,引导学生讨论“在人际交往中人际和谐的作用”。
3.人际和谐的作用
教师简单讲解:对个人的成长成才的作用;对社会的作用,图片展示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升华主题:正是人际的和谐,我们的国家才能战胜各种灾难,迎接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1.走出孤独,主动交往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进入中职的第一天,如何和同学相识并建立友谊的,得到同学和老师的信任和友谊后,内心有何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强调:只有主动地交往,自觉地投身到社会生活中,扩大自己的社会关系,才能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2.学会与人共处、和谐共事
以教师讲解为主,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谈一谈在生活和学习中是如何化解与同学之间或父母之间的矛盾的,鼓励学生换位思考,在彼此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和谐相处。
3.建立美好的友谊
教师利用教参资料进行讲解,并进一步指导学生在学校和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对待不同的人应采取的交友原则和技巧,学会交友,获得快乐的人生。展示名人名言,进一步强调友谊的作用和获得友谊的方法。
课堂活动:评选“和谐”标兵
在班级中开展评选“和谐”标兵活动,并说明评选依据,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只有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获得快乐的人生。
〈课堂小结〉
1. 师生一起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小结,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课知识。
2. 布置课后作业。
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