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预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环境污染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预案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组织机构
污染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小组成员:由分管副院长、办公室、总务科、医务部、护理部、医院感
染管理科、保卫科和相关人员组成。
(二)工作职责
1、环境污染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小组职责
污染事故发生后,立即召集相关人员赶赴事故现场进行现场指挥,批准现场处理方案,组织现场抢救;负责组织全院污染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监督检查各系统应急能力。
2、科室及成员职责
(1)院办公室:承接污染事故报告,请示组长启动应急处理预案,通知有关人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协调有关科室抢险救援工作;及时向市卫生局、环境保护局等报告事故和抢险救援情况;落实上级有关部门关于抢险救援的指示。
(2)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日常医院隔离消毒、医疗废物处理的监督管理。
(3)保卫科:负责制定人员疏散和事故现场警戒预案;组织事故可能危及区域的人员疏散撤离,对人员撤离区域进行治安管理,参与事故调查处理。
(4)医务部:负责受伤人员专业治疗及救护,培训相关医护人员;负责事故现场的医护人员、医疗器械、急救药品等调配;组织现场救护及伤员的转移;负责统计伤亡人员情况。
(5)总务科:负责相关车辆、器材、物品的配备等及时进入现场,提供相关建筑物、场地等有关数据。
二、污染物种类及数量
1、医疗垃圾
2、医疗污水
3、医疗放射源
三、环填污染事故的预防与应急处理处理程序
(一)医疗垃圾污染事故预防控制措施
1、产生医疗垃圾的科室必须建立医疗废物登记制度,应有专人负责医疗废物管理且有登记、交接、运送时间及签字记录。
2、合理设置医疗废物暂存场所,要选址合理,便于清理,专人负责。每日清扫,定期消毒,保持环境整洁。
3、医疗废物应采用专用统一标识黄色医疗垃圾袋,严禁使用没有医疗废物标识的包装容器。
4、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要分类收集、暂存、密闭运送。医疗废物必须分类收集,严禁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
5、锐利废物应放入密闭、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或者采用箱换箱的周转箱运送,并且医疗废物统一使用黄色专用垃圾袋收集与运送。
6、运出病房的医疗废物应按照规定进行检查,使用中发现密封不严、容器破损、包装外被污染等情况立即重新封装并做相应的消毒处理。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时,按照紧急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7、将分类分装的医疗废物密闭后按规定时间和指定路线运送到医院的暂存地点,统一处理,不得将医疗废物渗漏、遗撒,污染环境。
8、运送医疗废物的人员要有防护措施,若有被利器刺伤应及时处理并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9、对破碎体温计、血压计渗漏的水银收集方法:①收集人需佩戴口罩、手套,用硬纸片做成小 套,收集散落的水银珠;②将套内收集的水银珠放进有盖的小药瓶中,药瓶中须放有一定量的水;将小药瓶送医院设备科仪器维修部保管。
10、废弃的消毒剂处理原则:含氨消毒剂可直接倒入下水道,由污水处理系统统一处理。 11、医院污水排放执行国家《污水排放标准儿》。
(二)医疗垃圾泄露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1、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按要求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1)确定流失、泄露、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2)组织有关人员尽快按照应急方案,对发生医疗废物泄露、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他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3)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露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4)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应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使用过的工具也应该进行消毒。
(5)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处理工作结束后,应当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2、对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应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3、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时,应当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
4、医院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时,应在48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市环境保护局报告。
5、医院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市环保局报告。
6、发生医疗废弃物导致传染病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发生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 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医疗污水污染事故预防控制措施
1、严格按照下述污水处理流程操作,防止污水泄露和意外污染事件发生:
医院污水→三级化粪池→格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