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律制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法 主要内容: 一、 概述 二、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三、 几种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规定 重点内容: 法定管理传染病 传染病疫情的报告、通报和公布 一、 概 述 传染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播的一类疾病。 动物与动物 传染病防治法:调整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发生和流行,保障人体健康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法规、规范的总和。 法律法规 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1989年9月1日起施行。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04年12月1日开始实行。 适用范围 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传染病防治的原则和方法:1、预防为主2、防治结合3、分类管理4、依靠科学5、依靠群众 适用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二、传染病预防控制法律规定 一、传染病的预防 二、传染病疫情的报告、通报和公布 三、传染病的疫情控制 (一)、传染病的预防 1、开展卫生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卫生健康意识 2、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责,消除各种传染病的媒介 3、做好计划免疫工作 4、国家建立传染病监测制度和预警制度 5、严格遵守各项卫生制度 预 防 措 施 (1)饮用水保护 (2)传染源控制 (3)防止医源性传播 (4)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保藏、携带和运输 (5)消毒处理 (6)人畜共患传染病管理 传染病的预防法律制度 一、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的制定 二、传染病监测预警制度 三、预防接种制度 四、传染病菌种、毒种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 五、传染病社会综合预防制度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职责 监测 预防 普及 检测 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 2.做好计划免疫工作 3.消除各种传染病传播媒介和预防人畜共患传染病 4.严格遵守各项卫生制度 5.加强管理和改善公共卫生状况 6.发挥预防保健组织作用 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 救治 预防 二、传染病疫情的报告、通报和公布 1.疫情报告 a.报告人 义务报告人: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 责任报告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 2、通报和公布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当地人民政府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 本行政区域内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通报传染病疫情以及监测、预警的相关信息 本单位的有关人员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 通报全国传染病疫情 及监测预警相关信息 各省、自治区、直 辖市人民政府卫生 行政部门 毗邻的以及相关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互相通报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以及监测、预警的相关信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疫情的信息通报和公布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定期公布全国的传染病疫情,并随时通报重大疫情。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应当及时、准确。 三、传染病的控制 传染病的控制是指当传染病发生或暴发、流行时,为了阻止传染病的扩散和蔓延而采取的措施。 (1)一般性控制措施 (2)紧急措施 (3)疫区封锁 1、控制主体: 疾病预防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