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疾病刘庆国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乳房疾病;乳房疾病;第一节 概 述;解剖生理概要;乳腺是许多内分泌激素的靶器官,其生理活动受垂体前叶、卵巢及肾上腺皮质的激素影响。妊娠及哺乳期乳腺明显增生,腺管延长,腺泡分泌乳汁。哺乳期后,乳腺又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育龄期妇女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乳腺的生理状态受激素的影响呈周期性变化,绝经后腺体渐萎缩,为脂肪组织代替。;乳腺的淋巴网甚丰富,其淋巴液输出通过:
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流至腋窝淋巴结,再流向锁骨下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位于乳房上部淋巴结流向胸大、小肌间淋巴结再到锁骨下淋巴结。
部分乳腺内侧的淋巴液通过肋间淋巴管流向胸骨旁淋巴结。
两侧乳房间皮下有交通淋巴管,一侧乳腺的淋巴液可流向另一侧。
乳腺深部淋巴网可沿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通向肝脏。这些解剖特征在乳腺疾病的转归上很有意义。;一般以胸小肌为标志,将腋区淋巴结分为三组:
(1)腋下组:包括乳腺外侧组、中央组、肩胛下组及腋静脉淋巴结;
(2)腋中组:包括胸小肌深面的腋静脉淋巴结;
(3)腋上组:包括胸小肌内侧锁骨下静脉淋巴结。腋区淋巴结清扫以此分组为依据。;乳房检查方法;1.视诊 ;2.触诊;;;3.活组织病理检查 ;4.影像学检查 ;第二节 急性乳腺炎;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是消除感染,排空乳汁;2.手术疗法 脓肿一旦形成,必须手术引流。;乳房脓肿的切口;预防;第三节 乳腺囊性增生病;病因及病理;临床表现;治疗;; 乳腺纤维腺瘤是较为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多见于年轻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与之相关,月经来潮前或绝经后极少发病。;一、乳腺纤维腺瘤;二、乳管内乳头状瘤;临床表现;治疗;三、乳腺癌;高危因素;病理类型;3.浸润性特殊癌 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乳头湿疹样癌。
4.浸润性非特殊癌 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单纯癌、髓样癌、腺癌。此类型占乳癌的多数,分化程度低,预后差。;转移途径;临床表现; ⑤卫星状结节:癌肿周围转移形成小结节;⑥溃疡形成:晚期可因癌肿溃烂形成有恶臭、出血的癌性溃疡。部分晚??病人由于腋窝主要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出现患侧上肢水肿。此时转移的淋巴结已由散在、可活动的变为融合、质硬、不能活动的肿块。锁骨上出现肿大变硬的淋巴结时,癌肿多已侵入血液,并可发生远处转移:如肺转移有咳嗽、咯血;肝转移有肝肿大、黄疸;骨转移有局部疼痛,甚至是病理性骨折。;临床上还可见到一些特殊类型癌,包括:
(1)炎性乳癌:患者多数较年轻,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起病,癌肿发展很快,呈现整个乳腺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其恶性程度高。
(2)乳头湿疹样癌(Paget病):起源于乳头区大乳管内,再侵至乳头。乳头初起有痒或灼热痛感,渐为湿疹样变。;酒窝征;诊断;鉴别诊断 ;临床分期;⑵临床分期:根据以上组合,乳癌的临床分期如下:
0期:Tis N0 M0
I期:T1 N0 M0
Ⅱ期:T0~1 N1 M0,T2 N0~1 M0,T3 N0 M0
Ⅲ期:T3 N1 M0,T0~3 N2 M0,T4 任何N M0,任何T N3 M0
Ⅳ期:任何T N M1;治疗;1.手术治疗;⑶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有两种方式,一是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二是保留胸大、小肌。前者淋巴结清除范围与根治术相仿,后者不能清除乳上组淋巴结。多年实践证明,I、II期乳癌应用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的术后生存期并无差异,且因保留了胸肌,术后外观效果较好,目前为常用术式。;⑷单纯全乳房切除术:切除整个乳腺,包括腋尾部及胸大肌筋膜。该术式只适用于原位癌、微小癌及年老体弱不适宜作根治术者。
⑸保留乳腺的乳癌根治术:手术要求是切除完整的肿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肿瘤切除时要求肿块周围包括适量正常乳腺组织,确保切除标本的边缘无肿瘤细胞浸润。术后必须辅以放疗化疗。;2.化学药物治疗; 乳腺癌患者中相当部位其乳腺细胞内有一种与雌激素相结合的蛋白,即雌激素受体(ER)。对ER 检测阳性者应用雌激素拮抗剂可有较好的抑癌作用,目前常用三苯氧胺,为每日20mg,至少服用3年,一般服用5年,该药可降低乳癌术后的复发和转移。;4.放射治疗;5.生物治疗;乳腺肿物的鉴别诊断要点;病史;3.伴随症状 伴有周期性疼痛往往提示乳房囊性增生病,疼痛一般在月经前加重,月经后减轻。伴乳头血性溢液常由乳头状瘤、乳癌引起。男性乳头溢液20%~30%为乳腺癌。乳头糜烂治疗无效应考虑湿疹样乳癌。局部疼痛伴皮肤红肿,可能为乳腺炎。局部有较广泛红肿伴水肿,应考虑炎性乳癌。局部皮肤出现桔皮样改变、酒窝征,乳腺癌可能性大。伴随腋窝出现质地硬,与周围组织有粘连的淋巴结,多为乳癌转移。突发肿块伴局部青紫、疼痛,多由外伤所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