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础知识精讲】
以铜锌原电池为例,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紧抓这个基本原理去解决各种类型的原电池问题.
【重点难点解析】
重点:①原电池原理;
②金属的腐蚀原理与防护.
难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1.正确判定原电池
2.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确定
(1)由两极的相对活泼性确定.
(2)由电极现象确定.通常情况下,在原电池中某一电极若不断溶解或质量不断减少,该电极发生氧化反应,此为原电池的负极;若原电池中某一电极上有气体生成,电极的质量不断增加或不变,该电极发生还原反应,此为原电池的正极.
3.原电池工作原理:以Cu-Zn原电池为例.
负极(锌板):Zn-2e=Zn2+被氧化,锌板不断溶解;
正极(铜板):2H+2e=H2↑被还原,表面置出气泡.
电子流动方向:负极(Zn)经导线正极(Cu).
Cu-Zn原电池发生的总反应跟锌和酸的反应是一致的,但电子却经外接导线发生迁移,形成持续的电流,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构成原电池的反应必须能自发地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只不过要求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必须在两极上分别进行,使与两极连接的导线里,产生持续电流.
【难题巧解点拨】
例1:把a,b,c,d4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d上产生大量气泡;a,c相连时,电流由c经导线流向a;b、d相连时,电子由d经导线流向b,则此4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a>b>c>d B.a>c>d>b
C.c >a>b>d D.b>d>c>a
分析:根据原电池原理,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被氧化溶解;相对不活泼的金属为正极,冒气泡或析出金属.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电流方向与电子方向相反等进行推断可得:
a>c>d>b 答案为B. 例2 下列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
分析:根据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必须同时满足:(1)要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要有电解质溶液.(3)要有导线,能形成闭合回路.
用此条件进行判断:在A中两个电极的金属相同,不符合条件,在(D)中没有电解质溶液,乙醇是非电解质.故只有B、C符合条件
答案:BC
例3:银锌电池是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它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可表示为:
2Ag+Zn(OH)2 Ag2O+Zn+2H2O
此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
A.Ag B.Zn(OH)2 C.Ag2O D.Zn
分析: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会升高,所以在放电过程中被氧化的是Zn,即Zn为负极.
答案:为D
【命题趋势分析】
常考知识点:
1.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
2.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3.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4.结合物理的电学、工农业生产.
【典型热点考题】
1.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稀H2SO4溶液中,下列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极附近浓度逐渐增大 B.负极附近的浓度逐渐减小
C.负极附近的浓度逐渐增大 D.正负极附近的浓度基本不变
本题参考答案:D
2.锌与100ml1mol·L-1盐酸反应的实验中,若设想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①醋酸钠,或②溴化铜,或③醋酸铜(均为可溶性),并测定生成H2的速率(ml·min-1),预计三种方案的速率大小是( )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①>②>③
本题参考答案:C
3.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铁圈和银圈的连接处吊着一根绝缘的细丝,使之平衡.小心地从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
(1)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B.保持平衡状态不变
C.铁圈向下倾斜 D.银圈向下倾斜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本题参考答案:(1)D (2)加CuSO4溶液后,构成Fe-Ag原电池,Fe溶解、减轻,Cu2+在银圈上得电子,沉积在其上,增重.
4.如图所示,在大试管里放入一段光亮无锈的弯成螺旋状的铁丝,把试管倒插入水中,把这个装置这样放置约一周后,观察到铁丝发生的变化是 ,原因是 .试管里的水面会上升,最终上升高约为 ,原因是 .
本题参考答案:铁丝表面形成一片红褐色铁锈;发生吸氧腐蚀;试管体积的;铁和氧气反应,时间足够时铁消耗空气中全部O2,在空气中O2约占总体积的.
5.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受到重视,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CO为负极燃气,空气与C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