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猪病流行特点与控制分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国目前猪病流行特点与控制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杨汉春 博士/教授 010办公室)Lab) 目前我国猪病总的流行特点 我国猪病控制策略 养猪生产中几种重要疫病的现状与控制 一、目前我国猪病总的流行特点 发病呈非典型化,给临床诊断造成困难 非典型猪瘟 猪蓝耳病病毒的持续性感染 病原出现一些变异,导致原有的疫苗保护效力下降 口蹄疫——O型泛亚(Pan Asia)毒株 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增多 猪瘟与伪狂犬病 猪瘟与蓝耳病 猪蓝耳病与猪圆环病毒感染 猪气喘病与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 细菌性疾病明显增多,且难于控制 大肠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等 免疫抑制性疾病危害加大 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感染(PWMS——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 由病毒、细菌、环境应激和猪体免疫力低下相互作用造成的 原发性感染 病毒——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 猪流感等 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气喘病 猪萎缩性鼻炎 继发感染 猪肺疫、猪副伤寒等 原发性感染+继发感染可加重临床症状 其它因素 密度过大、猪的混群、不同来源的猪饲养在一起、猪舍温度变化过大 猪群免疫力低下 一些疾病令人观注 猪圆环病毒感染、猪流感、猪附红细胞体病 猪病变得愈来愈复杂,控制难度加大 二、我国猪病控制策略 1、彻底改变猪病控制的原有观念 疫病控制不是单纯的兽医问题 药物不是治疗疾病的灵丹妙药 疫苗效力的发挥,管理与环境卫生是前提 疫苗不是疾病的救世主 2、猪群的饲养管理和饲养方式 营养 管理 全进全出(All in /All out) 实行早期隔离断奶(SEW) 3、提高猪场生物安全意识,建立养猪场疫病控制的生物安全体系 生物安全的意义 将疫病拒之于猪场之外 减少猪场疫病发生的机率 把疫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把疾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提高猪场每一个人的生物安全意识 建立生物安全体系的措施 A、 尽可能减少来访者的数量 B、对进入猪场的人员提供完好的防护服,包括长统胶鞋、工作服,帽子,任何人不能例外 C、提供洗手的设施及可使用的洗手消毒剂 D、确保一切设备,包括料具、运猪工具等,都应在清洗消毒后进入猪场 E、对所有进场的车辆进行清洗,并进行有效的消毒 F、从可靠的来源购买种猪或新猪(无病) G、通过临床检查和死后剖检而定期地进行诊断和监测,必要时抽取血样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采取有效防制措施。 H、猪场排泄物及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 I、猪场的环境和猪舍的定期消毒 J、猪场疫病的净化 4、疫苗免疫接种仍然是我国猪病控制的主要技术手段 不要乱用疫苗 使用高质量(安全性好、免疫效力高)的疫苗 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 正确使用疫苗 对于疫苗免疫效果不好的疫病尽量不要使用疫苗 作好疫苗免疫后的效果监测 5、建立完善的药物预防和治疗方案 合理、规范用药,不要滥用药物 效果不确实的药物不要使用 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应由兽医负责 6、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与免疫监测方案 疫病监测是及时诊断和采取防制对策的前提 疫苗的免疫监测与评价 及时调整免疫程序 种猪场应定期进行免疫监测(一季度) 三、养猪生产中几种重要疫病的现状与控制 猪瘟 猪伪狂犬病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 猪气喘病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附红细胞体病 1、猪瘟 国内流行现状 我国猪瘟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1 国内流行现状 猪瘟在我国已经流行70多年 1954年我国成功研制出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一直使用至今,对猪瘟的控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和成效 1956年提出消灭猪瘟的规划,但猪瘟仍然是危害我国养猪生产的重要疫病 目前我国猪瘟的流行特点 流行范围广,疫情依然较重:全国都有猪瘟的流行(猪只贸易和流动频繁) 呈散发性流行:近几年我国没有大规模的猪瘟流行,主要呈散发性流行趋势。(猪群实施免疫接种、有一定程度的免疫保护力)。但由于我国饲养量大,因此猪瘟造成的经济损失仍然很大。 发病日龄小:多见于3月龄以下的猪只,特别是断奶前后和出生10日龄以内,二免前后也多见。育肥猪和种猪很少发病。 病性复杂:临床非典型是我国猪瘟的常见病型(临床症状和剖检不典型、发病率和死亡率不高,病程明显延长) 种猪的持续性感染和带毒:在临床上可表现为繁殖障碍型,可造成母猪的流产、死胎、木乃伊胎。 初生仔猪的先天感染:初生仔猪猪瘟。 疫苗免疫接种失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