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路径..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0↑ G99.2* /M51.1↑ G55.1*/M51.2)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0↑ G99.2* /M51.1↑ G55.1*/M51.2)
行三维电脑牵引术。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
I、 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史
II、 主要症状: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
III、主要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屈颈试验(+)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I. 病史:有腰痛伴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症状。
II. 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屈颈试验(+)。
III.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表现。
4. 证候诊断
单纯性椎间盘突出临床常见证候:
(1)气滞血瘀证: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舌质紫黯,脉涩或弦数
(2)寒湿证:风寒湿外侵,致寒湿之邪阻塞经络,络道痹阻,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腿疼痛,沉重发困,乏力,一侧腰腿重,肌肉麻木不仁,面色无华,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疼痛,缠绵数年,时轻时重。偏阳虚者伴有畏寒肢冷,面色白,尿后余沥,甚则不禁气喘,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多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咽干口渴,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舌质淡或红,苔薄少,脉细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2.初次发病腰腿痛症状明显或非初次发病但行骨盆牵引治疗有效的
3.单侧神经根损伤或双侧神经根损伤不伴有马尾神经损伤症状的
(四)牵引禁忌
1.心肺功能不全者
2.伴腰椎滑脱II°以上者
3.巨大的中央型突出或椎间盘脱出者
4.骨盆牵引后腰腿痛症状加重者
5.伴马尾神经损伤者
6.伴肋骨骨折者
7.孕妇
8.严重骨质疏松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3-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51.0↑ G99.2* /M51.1↑ G55.1*/M51.2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编码。
2.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不合并退变性、发育性腰椎管狭窄。
(六)三维电脑牵引术前准备。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
(5)胸片、心电图;
(6)腰椎正侧位(必要时检查伸屈侧位片)、骨盆平片、CT(必要时检查MRI)。
(七)选择用药。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药物对症支持治疗。
(八)三维电脑牵引牵引数据参考
快牵距 0 至70mm
倾角 -5° 至30°
转角 -25°至25°
延迟时间 1/10 至1s
保持时间 1 至10s
(九)牵引后住院恢复3-7天,牵引后处理:
(1)气滞血瘀证
治法:理气化瘀、消肿止痛
方剂:复元活血汤加减
(2)寒湿证
治法:驱风散寒、舒筋活血
方剂:姜参苓术汤加减
(3)湿热证
治法:分消湿热、宣化气分
方剂:四妙丸
(4)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方剂:左归丸/右归丸加减
(5)活血化瘀、消炎止痛、补液对症支持治疗;
(6)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7)牵引后康复:腰背肌功能锻炼,佩戴硬质腰围带。
(十)出院标准。
1.腰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腿痛症状消失。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牵引并发症:肌肉骨骼、神经血管损伤、硬膜外血肿,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2.内科合并症: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如脑血管或心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血栓等,牵引可能导致这些疾病加重需要进一步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三维电脑牵引治疗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0↑ G99.2* /M51.1↑ G55.1*/M51.2)
行三维电脑牵引术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