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ppt

发布:2017-06-08约1.08万字共8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鉴赏诗歌的语言 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 卢延让:吟安一个字, 拈断数茎须。 苏轼:诗赋以一字见工拙。 总结: 炼字 描摹物态能抓住景物特征; 描摹心理能妙传人物心绪; 描摹情景能让人身临其境。 ??2、具有概括性、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或情趣性   这一般指动词,如大家非常熟悉的王安石《泊船瓜洲》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其“绿”字诗思深沉,情思浩荡: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逐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之景,又在这盎然生机中展示出作者当时奉诏回京的喜悦,,其高度的概括性,丰富的表现力,的确让人称道,难怪王安石不厌其烦,易“十许字,始定为绿”。 又如宋祁《木兰花》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王国维赞之“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3、能笼罩或点染全句、全联、全阕甚至全篇   如白居易的《长相思》上阕:“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其中的“愁”字,就是全阕的诗眼。读完前三句,尚不足为奇,就写两条河在流,流到瓜洲的一个古渡头,但一读出“愁”字,词意就陡然变化,山水含愁,万物齐悲,主人公的哀愁弥漫山水,充塞天地。一字点醒全片,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二、关键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训练目标 1、品味古代诗歌的炼句艺术; 2、能赏析诗歌中句子的妙处。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2012福建卷) 望江南【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注]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分 三、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诗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作用: 点题、统领全诗、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 2、尾句作用: 总结、升华主题、卒章显志、照应上文、意味深远等; 3、中间句作用: 过渡、伏笔、转换话题等。 (二)语言变形方式 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 改变词性 颠倒词序 省略句子成分等 目的: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作家的风格流派与语言特点: 豪放—苏轼、辛弃疾 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 隽永—李煜、刘禹锡(意味深长,引人入胜) 朴素自然—陶渊明、谢眺、谢灵运 屈 原—雄浑悲壮 王安石—雄健高峻 李商隐—委婉含蓄 李清照—婉约缠绵 作家的风格流派与语言特点: 陆 游——慷慨悲凉 杜 甫——沉郁顿挫、激愤悲慨 白居易——明快简洁、明白晓畅 李 白——清新飘逸、豪迈洒脱 王 维——闲适恬淡、清幽空寂 辛弃疾——豪放悲慨 杜 牧——俊爽明快 苏 轼——豪迈旷达、雄健奔放 3.主、宾换位 叶梦得《贺新郎》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 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惊草)等。 “霜信报黄花”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 4.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春风” 不受“笑”的支配,而是表示“在春风中笑”的意思。 5.定语位置 (1)定语挪前 例1、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 玉门关” 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