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
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 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1]这是党的报告首次提到“心理和谐”问题, 说明“心理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大再一次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1]这进一步强调了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必须要高度重视人的心理和谐,心理和谐已经成为和谐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 它对构建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阶段。是形成心理和谐的基础阶段,更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阶段。近几年,随着生活的都市化和物质的丰富,再加上家庭和社会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使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突出。作为一个现代化小学生,能否适应学校生活并且进一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社会关系的适应能力。形成各种因素,努力自觉地适应社会,增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服务的责任感。更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根据这一宗旨,我调查了尖山子中心学校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发现学生的心理素质各有不同,是来自家庭因素、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关键词:心理健康 社会 家庭 学校 影响
一、提出问题:
小学生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但发展的还很不成熟,是处于一种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度阶段,也是良好的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学生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会受到陈旧的不良的、甚至是反动的意识形态的侵蚀。这就是说学校必须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健康的心理氛围,教育工作者要不遗余力地深入研究和不懈地探索。否则,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将来不适应社会的需要,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所以,必须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工作中的一项主要任务去抓。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的和谐状态,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协调统一、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适应能力等。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社会发展加速,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世界各界已经注意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种因素的形成与发展取决于心理素质的水平,而健康的心理不仅靠教育、培养,还要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家庭是学生极为重要的生活空间和文化环境,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都可能从家庭的教育方式和直接或间接的受到熏陶。从家庭走向社会、校园是一个很好的过渡。因此,教育要多渠道、多途径地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温暖、宽松的家庭和学校环境,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让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之舟都能安全渡过人生的惊涛骇浪。
这次是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二、研究方法:
1、测量法:我选了本校四、五、六年级的学生(95名)进行了测试,主要是对学生人际交往方面和独立能力两方面进行考察。此次测试目的: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及良好健康心理养成所存在的问题。
2、访谈法:对这95名学生的家长,利用了一定的时间进行了访谈。从中了解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情况。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测试调查,使我发现学生心理状况比较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试卷评分标准:
表1
题号 得 分 选a 选b 选c 1 2 3 1 2 2 1 3 3 3 2 1 4 3 1 2 5 1 3 2 6 2 3 1 7 1 3 2 8 1 3 2 9 3 1 2 10 1 3 2 2、四、五、六年级成绩表:
表2
类
成
绩 别
年 级 21——30 15——20 15分以下 很好 一般 较差 四年级 48.1 40.7 11.1 五年级 53.8 38.5 7.7 六年级 48 40 12 备注 答卷总分为30分 由此表可以看出学生心理状态较好的表现一般的占大部分,比较差的学生也有,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经过调查分析,我认为与下列原因有关:
(1)家庭环境的影响;
(2)社会环境的影响;
(3)班风的影响。
(一)、通过对四、五、六年级家长文化程度的调查,其中小学文化13人,占学生总数的13.7%,家长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62人,学生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