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_1.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 活动背景: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中70%的学生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照顾不了孩子,而他们的孩子就留在了老家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一些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也较差,心里极易出现偏差,由于他们在生理和心里上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变得情绪消极,孤僻任性等。谁来关心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让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为此确立了本次“关爱留守儿童”这一活动主题,旨在以实际行动呼唤整个社会的爱心奉献,希望引起全社会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 活动目标: 1.了解留守儿童的相关情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会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意识 2.让学生感受收集和交流资料的乐趣,主动参与调查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通过方案引领,互动交流,教师点拨,让学生明确研究的内容、目的、方法,能围绕主题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活动重点:小组合作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活动难点:指导学生围绕子课题,小组合作制定活动计划。 活动准备: 1.教师:相关课件、小组活动方案表 2.学生:尽量多的了解本小组要研究的子课题的相关知识。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内容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长手册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社会观察台的活动主题一。五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学习经验的丰富、自主意识的增强,已经具有通过互帮互助改进自身或他人的学习与生活状态的强烈欲望。“关注留守儿童”这个活动主题充分体现高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既可以让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助于学生养成热爱生活、主动参与生活的积极态度,使学生从小接受爱的教育,懂得去关爱别人,用爱心去帮助别人,并懂得珍惜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动对象及活动时间: 活动对象:五年级(3)班学生 活动时间:XX年4月——XX年5月 研究方法: 实地调查、随机采访、问卷调查、信息搜集、图书查阅等。 指导教师:高玉凤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一、确定活动主题 一天到超市买东西,遇到了我以前的学生,见到我,她热情的向我问好。简短的谈话,了解到她初中没读完就辍学打工,现在又在超市做售货员。她就是当时班级里最可怜的单亲留守儿童。看着她依然瘦小的身躯穿梭在超市的每个角落,不由想起她贫困的家庭境况,我心里很不好受。的确,眼下,一批又一批农民离开家乡,到异乡打工,而他们的孩子绝大多数留在了老家,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但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甚至导致小小年纪就辍学了。其次,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相对也较差,说谎、小偷小摸,沉迷于电视、游戏,具有破坏性、还会带坏其他同学。再次,留守儿童心理极易出现偏差,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使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孤僻任性、自私冷漠等特征,会产生叛逆、厌世情绪。谁来关心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让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为此,确定《关爱留守儿童》这一主题活动。 二、确定子课题 (一)引导围绕主题提出问题 1、,什么叫留守儿童?全国有多少留守儿童?我们这个小小的县城有多少留守儿童?我们学校又有多少留守儿童? 2,留守儿童平时都有谁监管?他们都有些什么样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3,留守儿童的学习怎么样?课余时间他们都做些什么? 4,怎么样才能帮助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地成长?你准备用什么样的实际行动去帮助你身边的那些留守儿童? (二)确定子课题 1.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 ; 2. 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3. 留守儿童的情感状况。 三、制定活动计划 “用兵之道,以计为首”,有了详尽的计划,活动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在制定活动方案时,高老师重在引导我们找到课题的研究的切入口,细化活动的各个环节,以便我们在活动中有的放矢。在计划中小组的分工很重要,它关系到活动每一个环节的落实。在尊重个人兴趣的同时,各组组长与成员共同协商分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指导老师对活动从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方面进行审视,并适时地给予相应地指导。如:我们在采访时,有的家长不但不接受采访,还说我们是骗子,老师建议我们把采访的目的向他们说清楚,这样活动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困难迎刃而解。经过一周的实践活动,各组成员群策群力,制定出利于本组活动开展的活动方案,为深入开展下面的研究活动做了精心准备。 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问题,自由分组并制定活动计划。他们一共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是:爱心小组、雷锋小组、互助小组 (一),爱心小组的活动内容与要点: 1、研究内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