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说《论持久战》.doc

发布:2017-03-30约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说 卢沟桥事变后,无论日本是多么巧言令色地掩饰它的野心,有意识的中国人都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人们判断事物总是先发地从浅薄的自我意识得出结论,于是产生了速胜论者,短时间内打败日本的美好憧憬在这些人之间蔓延,毫无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迫感。而悲观的人则惶惶不可终日,以为“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于是颓颓然无力抵抗,亡国的阴霾笼罩着这些自以为是亡国奴的人们。这时,毛泽东前瞻性地预测这场侵略与被侵略斗争的最终结果,严正指出“亡国论是不对的,速战论也是不对的”,中国的抗日之战必是一场持久战。 毛泽东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是从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而他所说的敌我关系其实正是中国能够打赢这场战争的因素。总的看来,我认为毛泽东主要从战争的主要矛盾、实际情况的格局和交战者的主观能动性三个方面展开的。 从主要矛盾上看,中国是以逸待劳的全面抗战,挥舞的不仅仅是这个国家反侵略保卫祖国主权的大旗,而且和在当时一同抗衡法西斯暴力的其它的世界人民站到了统一战线。中国的反日斗争是正义的,它的胜利是光明自由和美好和平的号召。再者,中国在推翻清王朝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革命的萌芽带给了中国崭新的生命,人民有了民族和国家、民主和解放的觉悟,这时的中国在进步的道路上正如日方中。而日本正是处于帝国主义濒临消亡的前夜,它表现出来的是短暂的蛮野和强势,中国民族和日本国内反战人士的抵抗,来自世界其他反法西斯力量的压迫,都将使得日本失去战争的意义。日本的侵略是退步和野蛮的,必将失道寡助。进步与退步,正义和落后,这两对矛盾就在中国的抗日之路上展开。我以为,这是毛泽东对这场战争最透彻的观察,也是最能说服在经历了多次失败革命的中国能否成功反对日本侵略的有效命题,能够在艰苦的战争中指引人们的方向,给人们以信仰。中国人不怕打仗,就怕不知道仗该不该打,能不能打。毛泽东肯定的胜利方向调动了一切阶级的力量为抗战的胜利作斗争。 实际格局的分析则是在眼前的情况用充分的证据来阐明这场持久战战役胜利的实际条件。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这是毛泽东胜于亡国论者和速胜论者的关键,发扬了马克思哲学理论中的唯物主义哲学。一个最大的依仗是中国是个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国家,即使日本以强势入侵,中国大面积的土地依旧是掌握在中国人手里,我们具备一个打持久战最有利的条件。 另外,日本侵略者主要也只能暂时控制大城市和主要要道,这在另一方面暴露了广大农村以及潜伏人员抗日斗争的可能性。毛泽东用时代特点不同的论点驳斥了对于中国近代多次解放革命反侵略失败的担忧和妥协,也用可以实现的国际力量援助的展望增强了中国抗战胜利的可能和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这是一个最大的关键,区别了当时最终成为殖民地的阿比尼西亚和印度的处境。毛泽东对战局的分析的精髓还在他对势态运动的观点,即一切对决因素都在不断变化,战场里的人员数目、装备程度、士兵情绪、战略的攻守,战场外法西斯整体的态势、他国对日本的牵制力量、日本国内反战阶级的力量、日本国内所能供给的人力物力财力军力等等因素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改变,最终的量变引起质变,使得我方在对战中赢得选择的主动权,持久战的时间性为变化的可能性提供保证。 而提到时间的推移,不得不说毛泽东天才般对大型游击战战略的运用,我国潘振强少将曾感叹“《论持久战》最为奇妙的,是提出战略相持阶段的游击战。在国民党正规军大步退却时,我们依然在敌占区的每一个角落,拖住敌人的脚步,靠的就是游击战,全民皆兵!这是个奇迹”,时间换取战略因素的优势的转换,每一次小小的交战胜利换来最终战局的绝对优势。而最核心的战略的体现应该是对兵和民的完美结合,强调“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发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一同抗日,促成共同为国家存亡而斗争的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毛泽东说:“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由此他预言了战争的防御、相持和反攻三个阶段,并在战略上分析了每一个阶段的作战的有利合理形式,将游击战、运动战和阵地战的配合赋予科学的指导。正面交锋和敌后交战的实战似乎就在纸上提前空间化的穿越发生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但归结于战场风云的立时处理,而战略上指导者的主观能动效力在迟早力量达到平衡的战局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未曾想一场战争在诗人的笔下变得如此深可捉摸,我方以一种智者的姿态在纵横交错的棋局上和一个蛮横的对手发生蕴藏着智慧的棋子的变换,军事家用谋略的眼光观测战场风云决策千里之外,士兵们用子弹捍卫立场的尊严。 我是这样不吝笔墨重温了毛泽东对突如其来的黑暗风云卓越的认识,然而其实在压迫力不再让人人心惶惶的时代,对过往即使捕风捉影式的想象也不能真正理解《论持久战》的真正意味。但这篇精辟的演讲确让人有所启发,读者最惊讶的应该是作者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