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精神科门诊患者的相关护理分析.doc

发布:2018-01-30约2.82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精神科门诊患者的相关护理分析 黄小权 赵金声 (南宁第四人民医院 广西南宁 530023)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0367-02 【摘要】目的 观察与分析精神科门诊的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精神科门诊患者共计60例且对其相关护理措施进行观察与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对60例研究对象实施人性化及优质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与总体幸福感评定优于护理前(plt;0.05)。结论 人性化及优质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家庭负担,同时对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等各方面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精神科 门诊 护理 分析 精神科疾病患者由于受到精神疾病的影响,临床常会出现较多的人际冲突和心理问题障碍,因此常出现幻想、妄想、悲观、抑郁或是沉溺于自闭症状等而不愿意暴露出内心体验且对他人易产生怀疑等情况[1],所以给精神科门诊护理增加了难度、更不利于相关治疗。鉴于此种情况,我们此次对60例精神科门诊患者给予了相关护理观察与分析,以期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于2010年3月-2011年4月在本院门诊选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2]第三版(CCMD-3)有关精神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共计60例,同时对躯体存在严重疾患者给予排除以及对于未按照本次研究规定执行者给予排除。回顾性观察60例研究对象病历资料显示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1.00plusmn;1.20)岁,平均病程(3.40plusmn;1.00)年。其中门诊精神病分类:精神分类症者26例(占43.33%)、神经症和心理因素所致精神障碍者18例(占30.00%)、情感性精神障碍者12例(占20.00%)、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者1例(占1.67%)、其他者3例(占5.00%)。同时所有家属均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 1.2观察方法 回顾性观察与分析60例研究对象病历资料,同时参考《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2]和《内科护理学》[3]及目前临床试验设计标准要求,设计《精神科门诊护理观察表》,同时由专人在护理前与护理后对表中内容进行观察与详细记录,另外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然后分析其结果。其中表中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病程、精神疾病分类、门诊护理方法和患者生活质量及总体幸福感等。 1.3门诊护理方法 ①开展人性化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②有效的沟通及心理障碍的疏导护理;③宣传教育,例如疾病的相关知识宣讲、生活护理;④生活技能训练、社会功能训练及情感训练相关护理。 1.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标准及总体幸福感评定标准 生活质量综合评定标准根据患者客观生活质量评估与主观生活满意度两方面进行评定,主要含有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状态四个纬度及一个总体生活质量因子,其中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而总体幸福感评定标准根据患者对幸福的描述进行判断,共33项(由6个因子组成),主要包括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是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和紧张等。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所观察到的全部数据均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用()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0例精神科门诊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与总体幸福感评定结果见表1所示。 通过表1中相关数据可知除物质生活状态外,患者其他方面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此次护理有效、可行。 表1 60例精神科门诊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综合与总体幸福感评定 3 分析 精神科护理是以护理学为基础,以精神病学及相关医学科学及边缘自然科学为指导,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分析、研究及实施精神疾病护理及管理方法,进而满足患者的需求[4]。由于精神科门诊患者心理问题复杂、情绪易波动等,因此此类患者在护理上颇为棘手,鉴于此种情况,我们此次对60例精神科门诊患者给予了相应护理措施,从表1中相关结果可以看出对患者实施综合性、人性化及优质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与总体幸福感评定优于护理前(plt;0.05)。出现此种结果,我们认为是与本次护理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