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试析精神科门诊患者护理.doc

发布:2017-08-28约2.86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试析精神科门诊患者护理摘要:本文的目的是总结交流精神科门诊护理的特点与经验。根据精神科患者人格特点和认知行为的特殊性,通过改善就医环境,优化就医流程;针对不同类型的精神疾病患者采用不同的应对处置技巧;强调和推行个体化服务模式;大力推广健康教育等措施,改善和提高精神科门诊护理质量与水平,为门诊工作的顺利开展、管理及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精神科;门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25-02 精神科门诊主要以解决睡眠、头昏、头痛、记忆、情绪、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的患者居多,也有很多焦虑、抑郁等神经症和重型精神病患者就诊,由于门诊患者的多样化和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就要求门诊护士在掌握基本的专科知识外,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发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以保证精神科门诊工作的顺利进行。 1 精神科门诊特点 精神科门诊就诊的病种有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而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大多都情绪多变。 1.1 人群多样化:人群多样化是门诊工作的重要特征,到门诊就诊的患者来自社会各阶层,同时大多数均有陪伴随同,可能成倍增加门诊候诊人数。我院精神科门诊数量平均超过700人次/d,从2006年-2010年的门诊量统计可知,其平均每年以13.33%的比例递增。这就使门诊形成了一个相对复杂的公共场合,各种突发事件都可能在这里发生。 1.2 诊疗环节多:精神科门诊同样是一个诊疗功能比较齐全的整体系统,其患者的诊治需要经过挂号、候诊、就诊,到医院提供预检分诊、诊断、检查、注射、治疗、取药多个环节组成的流程,而且精神科门诊还特设有心理测验室、神经功能检查中心、睡眠监测中心等。在以上服务流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阻塞都可能造成门诊的严重拥挤,候诊秩序可能出现混乱,给患者带来不便。 1.3 应急变化多:精神科患者可能在强烈刺激后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较为常见的意识障碍、木僵状态、精神运动性兴奋、抑郁状态和其他躯体症状而来门诊就诊,由于发病突然,病情复杂,如不及时处理,就有可能酿成难以挽回、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安全的自伤或冲动行为。 1.4 医生变换多:由于我院是教学医院,门诊医生兼负医、教、科研工作的流动变换是不可避免的,而精神科部分患者病情波动时间不定,在复诊时常要求初诊医生诊疗会有一定困难,有时难以满足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病情观察和判断。 1.5 候诊时间长:门诊医生每天要接待大量的患者,在候诊过程中,由于患者较多,候诊时间延长。医院尽管对门诊诊治患者的时间作出原则性要求以防止出现漏诊或误诊的现象,但实际现状有时很难妥善解决好对患者来者不拒,又要保证足够时间诊疗的要求。 2 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 2.1 患者年龄的特殊性:精神科的患者按年龄分有高至70~90岁的老年精神患者和小至3~7岁的儿童精神患者,这部分患者自我保护的能力低,易发生跌倒、走失等问题,其次情绪起伏可能比较大,心理会显得比较脆弱,儿童不能准确表述自己的内心感受,对周围事物、自我的判断力相对于其他同龄人下降,这就更需要家属和外界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照顾。 2.2 疾病症状的特殊性:精神科患者的表现复杂多变,常见有兴奋躁动、伤人毁物或是缄默不语、拒绝治疗,有的表现为坐立不安、在候诊室外来回走动、有的患者为某个问题反复向护士咨询、有的甚至表现绝望自杀现象。 2.3 人格特点和认知行为的特殊性:精神科患者的人格特点与常人相比具有特殊性。由于精神疾病患者的个体情感、认知、行为模式或待人方式等多少都会偏离正常,常常表现为固执、偏执,缺乏自信或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行为冲动、易激惹、情感淡漠或过分的情绪化、对身边的事物过分关注或无动于衷等。均使精神病患者的家属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从而导致了焦虑、抑郁、担忧等不良的心理状况发生,而这种心理障碍比起其他内科患者家属也更严重。 3 护理体会 3.1 改善就医环境,优化就医流程:现代医学认为,好的环境能造就好的心情,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我院新建的门诊大楼设置了独立的精神科门诊,环境舒适、优美。同时开展实名制预约挂号服务,挂号、看病、缴费、取药实行信息共享,避免了重复信息的录入,使就诊环节减少。 3.2 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门诊护士必须更新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以患者为中心,以人文关怀为服务宗旨,对精神科患者给予更多的关怀。 3.3 提高业务水平,掌握正确的应对处置技巧:重型精神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接触被动、拒绝治疗、拒绝服药、无自知力或缄默不语或兴奋躁动、冲动伤人毁物等特点。这要求精神科门诊护士除了具有娴熟的护理技术,同时要有丰富的精神科专科知识,在巡视过程中主动与患者家属交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