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_互联网_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路径探析_张君.pdf

发布:2017-07-27约6.19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6年第12期 中共广西区委党史研究室主管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路径探析 □ 张 君 于 江 [摘 要]在“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日益突显,“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的新境遇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思想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以“微 路径”化解“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从而最大化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微路径 [作者简介]1.张君,女,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辅导员。江苏南京210094。2.于江,男,中共泰州市委党校 讲师。江苏泰州225300。 DOI:10.16743/j.cnki.cn45-1357/d.2016.12.035 “互联网+” 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风向标。 世界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知识来源。调查显示,大 2015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 学生获取生活或学习资料时,有69.7%首先想到的 网+”行动计划,认为“互联网+”模式是互联网发展 途径是上网搜索。传统教学形式———课堂讲授已经 的新形态,它使互联网以空前的规模与速度渗透社 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大学生的多元需求,尤其对于高 会各领域,广泛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方 校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课程,单纯的理论讲授枯燥 [1] 式,这意味着人与网络共存共生。根据2016年中国乏味,学生缺乏兴趣,学习效果欠佳。积极探索新型 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显示,在数量上实践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 大学生已经成为网民的主体。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生 要任务。一些高校已经在政治理论课中尝试运用网 活已成为大学生活的新业态。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 络进行教学,即选取教材中部分章节作为网络课程 的重要场所,并身处“互联网+”的前沿,高校必须努 的教学内容,学生自主观看、学习课程内容,自主完 力寻找“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微路径,以不 成作业、考试等,再通过授课教师进行课堂讲解重 断适应时代境遇的改变。 难点,从而达到学习目标。这种模式为学生提供了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不拘泥于课堂,提升了学习 新境遇 效果,受到学生欢迎。 高校大学生是推动社会进步、引领时代发展的 (二)生活方式的变化。“互联网+”成为大学生 生力军,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展示自我、人际交往、 社交习惯方式。大学生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可以跨越 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随着互联网平台对于大学生 时间、超越空间、突破地域的限制,与世界上任何一 在生活、交际、认知等方面的影响,大学生的思维模 个角落的人进行交流互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 式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深受互联网的影响。 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微博等已成为大学生生 (一)学习方式的变化。“互联网+”改变了大学 活、交友的主要方式。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网络世 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带给大学生多元的学习选择。 界方便快捷、包容万象、新奇刺激,在这个虚拟世界 互联网成为大学生汲取知识的“宝库”,突破了时空 里能够充分满足自己的需求,放松自我。大学生们 的局限,学习知识的场所不仅局限于学校,互联网 在网上购物、娱乐、消遣,网络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 113 要娱乐场所。 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设置不同的教育目 (三)思想行为的变化。“互联网+”时代,不同 标,从而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上的引导。“互联网+” 的价值观念、文化形态在网络上交融,大学生们很 时代信息传播的大众性与瞬息性使得大学生对信 容易受到影响,其人生观、世界观、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