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壑纵横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示例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案示例1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北京市北方交大附中 代阿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成因及治理的途径;
3.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1.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2.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师? 生? 活? 动 导入:播放 《黄土高原》的一段录像。
学生:是黄土高原。
教师:对,从无声的录像中同学们能够认识这是我国的黄土高原,看来同学们对黄土高原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黄土高原有多大?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怎么形成了这种独特的外貌?今天我们就来对黄土高原进行一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请同学们重新看录像。
录像:《黄土高原》: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的范围。
新课:
教师:从录像中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板书: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教师:哪个小组能够帮助老师将录像中提供的关于黄土高原的数据整理出来?(教师提供一个表格,让学生填写数据)
学生(某个小组):
面积
64万平方千米
1000—2000米
100米,最厚可达150米
1米宽和1米厚的黄土墙,则能从地球到月球一个来回。下面哪个小组能够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具体分布范围?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包括: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东部和宁夏自治区大部分地区。
教师:问:如果我们从北京出发,往什么方向走可以到达黄土高原?需要穿过哪座山脉?首先进入哪个省?
学生:从北京向西穿过太行山脉可以到达黄土高原,首先进入的是山西省。
教师:哪个小组的同学到过山西和陕西?能否根据所见、根据资料和图“黄土高原景观”描述黄土高原的景观特征?
学生(某个小组):
学生1:介绍“黄土塬”:黄土覆盖的较高的平地,又称“黄土平台”。四周围流水切割,顶面广阔平缓,面积一般在数平方千米以上,侵蚀作用微弱,是良好的耕作地区。
2:介绍“黄土梁”:长条状的黄土高地,由两条平行的沟谷分割地面、或黄土塬被切割而成。一般长几百米至数十千米。顶面一般比较平坦。
3:介绍“黄土峁”:孤立的黄土丘陵。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由黄土塬和黄土梁经长期侵蚀切割或黄土覆盖原来的丘陵而成。
学生:讨论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教师:哪个小组将你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向大家汇报?
学生(某个小组):通过阅读书上活动提供的两份资料,我们小组同意“风成说”的观点,理由如下:
第一、从图“黄土形成过程示意”中可以看出,黄土的形成与我国的戈壁、沙漠、黄土的分布是一致的。在黄土高原的北部是分部在内蒙古高原上的沙漠,如毛乌素沙漠等,在内蒙古高原的西北部是分部在新疆、甘肃和蒙古境内的戈壁。因此,我们认为黄土高原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第二、从以下的证据中不难得出“风成说”的结论:
1、“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这说明只有风才能将黄土均匀覆盖在不同的地形上。
2、“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这说明由于风从西北到东南是由强到弱的,因此在风的吹送下,越向东南黄土越细。
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成分寓所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质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的戈壁、沙漠矿物成分相同。”这一点就更加说明了黄土高原的黄土不是本地基岩受侵蚀和风化形成的,是外来的,而外来的动力只有风最合适。
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这些多层的古土壤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层层覆盖上取得,更加证实了“风成说”。
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或见解。
教师:科学是需要不断的探索,目前对于黄土高原的成因问题在科学界有着不同的认识,“风成说”得到普遍的认可,同时还需要更加的完善,希望同学们能努力学习为科学的探索出一分力。
既然“风成说”被认为是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那么黄土应该是均匀覆盖在现在的黄土高原地区,为什么形成沟壑纵横的景象?请同学们再来看一段录象。
录像: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资料
板书: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教师:从录像中不难看出,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是黄土高原的最真实的写照。水土流失严重是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主要原因,事实上黄土高原已经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还记得我们学习过的黄河,她的下游被称为地上河、悬河,就是因为黄河从黄土高原上带来大量的泥沙在黄河下游河床堆积而成的。为什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这么严重?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学生:三个学生配合做教材提供“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关系”实验
实验一:植被覆盖很好的坡地,被雨林后的水土流失情况(看量杯内的水量和土量)。
实验二:植被破坏掉的坡地,被雨林后的水土流失情况(看量杯内的水量和土量)。
教师:(拿着实验后的两个量杯),请同学们谈谈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