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裁员对聘用护理人员心理影响及对策.doc

发布:2017-08-31约3.1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裁员对聘用护理人员心理影响及对策[摘要] 聘用护理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已成为医院护理队伍的主力军和新生力量。因此,他们的精神状态,尤其是在裁员后出现的心理波动,应积极给予应对,以保证临床工作的安全和稳定,并使聘用护理人员努力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以出色的成绩赢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关键词] 聘用护理人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c)-112-02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医护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医院的聘用护理人员逐年增加。聘用护理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已成为医院护理队伍的主力军和新生力量,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时刻经受着各种考验,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的心理应激状态,聘用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健康,而且直接影响着医疗护理质量,是当裁员时,聘用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应该格外关注并给予相应对策。 1聘用护理人员特点分析 1.1 聘用护理人员工龄短、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聘用护理人员大多较年轻,思想活跃、单纯,虽然理论知识掌握较全面,但由于社会阅历浅,缺乏临床经验,整体素质不高,造成技术技能、个人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同时医院又很少对她们有计划地培养和管理,从而导致聘用护理人员很难享受到与在编人员同等的发展机会。 1.2 聘用护理人员职称低,福利待遇低,收入少,流动性大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聘用护理人员逐步成为护理队伍的主体。但是聘用护理人员在工资、奖金分配、双休等福利待遇方面与在编护理人员有一定区别,无法享有与在编者相同的待遇。由于收入少、待遇差,造成聘用护理人员心理不平衡[1],从而出现离职现象增加,当有更好的福利待遇时,就会变动工作单位,因此流动性很大,而医院就需要随时补充流失人员。因而出现了不断招聘、试用等现状,给护理管理带来了难点。同时由于福利待遇低,聘用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低,这不仅影响护理人员队伍的稳定性、护理队伍建设的梯队结构及整体素质,而且挫伤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对工作的抱怨情绪与日俱增,成为影响护理服务质量、医疗安全和患者安全的风险和隐患。 1.3 聘用护理人员普遍存在心理压力大、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 护理工作是高紧张、高责任、高危险的工作,由于存在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低,患者及家属的高期望值,社会舆论影响大,相对封闭单调的工作环境,生活不规律等因素,使聘用护理人员心理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从而使其易产生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及偏执等一系列的心理症状[2]。聘用护理人员大多为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年龄小,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独生子女护理人员及普通人群,而且独立生活能力、自主性判断力、适应能力等方面相对薄弱。聘用制护理人员与在编护理人员在医院护理中承担着相同的责任和风险,但由于专业技术评定和职称晋升、年度考评、工资福利待遇等诸多方面与在编护士存在差异,造成聘用制护理人员心理上的不平衡,无形中使聘用制护士形成一种地位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随着社会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职业的社会职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护理人员的工作已不再是单纯的疾病护理,而是包括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因此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心理护理的开展和成效,进而影响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尤其对裁员后引起的恐慌和不安心理并由此导致的更为严重的心理压力需要积极应对。 2 裁员后心理影响的对策 2.1建立和完善各项保障制度 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积极为聘用护理人员解决各项保险问题,实行同工同酬,协助其进行户口、档案、执业证等重要关系的调转和办理,保证其晋升的顺利进行。在个人职业前途发展上,保证聘用护理人员有同等的学习、工作和在职教育等机会,为聘用护理人员解决后顾之忧。根据聘用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参照在编人员的待遇,在劳务费分配上适当调整倾斜,各项福利、评选先进及绩效津贴分配方案与在编人员享受同等待遇,有效减少同岗不同酬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减少了聘用护理人员的流动率,为稳定护理队伍提供坚实的保障。 2.2避免繁重的非护理工作 护理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是诊断与处理患者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它与医疗一起服务于患者的健康,而目前仍然存在只重视医疗,而仅把护理作为辅助,使得医院管理层易忽略护理人员应有的特定的工作范畴和技术规范。日常取送各种物品及标本、陪送患者做检查、传递各种单据、扫床、铺床、打扫卫生、催账等非护理性工作,却需要护理人员投放大量精力去完成,严重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尤其是新聘用护理人员往往是这些非护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应提供科学管理模式,让护理人员真正投身到本职工作中去。 2.3 提高聘用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聘用护士上岗前进行规范化培训,包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