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地球的力》公开课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师 级别(省、市或校级) 校级 班级 初二7班 上课时间 2014年 12 月 22日 星期 一 上 午 第 二 节 学科 物理 课 题 来自地球的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方向和重心的概念及重垂线的应用。
3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并能用公式G=mg计算有关问题。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实验能力和利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培养学生交流意识、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精神。
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重力的方向本节是在第节“弹力”内容的基础上,研究另一种最常见的力——重力。教材充分运用插图和实验,使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让学生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件展示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符号:G, 单位:牛顿N,施力物体 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简称为物重。
进一步介绍重力的由来,用类比的方法演示甩动系着一个物体的绳子,物体之所以没被甩出去,因为受到了绳子对它的拉力。欣赏图片,思考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会离开轨道吗,并追问原因。行星之所以没有脱离轨道离开,同样受到了太阳对它们的吸引力。介绍课外小知识牛顿观察发现: 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 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我们称之为万有引力。这就是重力的由来。
二、重力的三要素
重力的三要素指的是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首先来探究重力的大小。
我们在搬物体的时候,就要克服物体的重力。如果是搬讲台和课桌,讲台需要的力气要大,课桌需要的力气小一些,由此我们猜想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会回答:质量。)
(1)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
①测量方法:把物体挂在测力计的挂钩上,当物体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强调测力计使用前要归零,且要注意分度值和量程。
②探究物重G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质量为50g的钩码若干
实验过程:分别把1只、2只、3只…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记下测力计每一次的示数,填在下表中: 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钩码数 质量m(kg) 物重G(N) 物重G与物体质量m的比值关系(N/kg) 1 2 3 4
学生总结得出结论: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9.8 N/kg。计算公式:其中g= N/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粗略计算时,可取 g = 10N/kg 。
当堂练习:一根钢丝最多只能承受5×104N的拉力,能否用它匀速提起4000g的钢锭?
在生活中的应用:重垂线、水平仪等。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演示利用重垂线将一幅照片挂正。
(3)重力的作用点: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用悬挂法确定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并观看视频。
三、小结本节课内容。思考:假如突然失去重力,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举一例)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6.4来自地球的力
一、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大小 : G=mg
二、重力的三要素 方向 : 竖直向下
作用点 :重心
教学反思
G/N
m/kg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