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式建筑风格浅析苏式建筑风格浅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起源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前苏联建筑界以批判结构主义为名,打出了“社会主义的内容,民族的形式”的旗号,开始了建筑复古风潮。在“中苏友好”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开始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广泛借鉴前苏联模式。 起源 现在中国现存的苏式建筑基本上是斯大林式建筑,气势磅礴,高耸雄伟,布局对称,装饰富丽堂皇,以显示共产主义的革命激情与荣耀。(1933——1955) 分支 1.由苏联专家设计建造的援建项目和北展这类象征中苏友谊的标志性建筑属于原汁原味的苏式建筑。 2.各地所建造起来的模仿苏联风格的建筑(包括省级政府机关大楼,以及50年代院系调整后新建的大学的主楼),应该称为“仿苏式建筑”。 3.梁思成借前苏联提倡民族形式建筑,搞中国的大屋顶。以民族风格的“大屋顶”代替哥特式尖顶的苏联建筑“中国化”,来表现“社会主义的内容,民族的形式”。 特点 苏联式建筑简称苏式建筑就是前联式的建筑,典型的苏式建筑有两大特点:首先是左右呈中轴对称,平面规矩,中间高两边低,主楼高耸,回廊宽缓伸展。其次是有“三段式”结构,“三段”指的是檐部、墙身、勒脚三个部分。 目前人们所说的“苏式建筑”,更多的是一种宽泛的说法,并没有明确的严格定义。符合以上两个条件的建筑,都可以算是苏式建筑 赫鲁晓夫式 小结 南宁现存的一些带有苏联风格的建筑,与典型的斯大林式苏式建筑差距较大,应该是属于受到苏式建筑影响,定位为仿苏式风格也许更贴切。 一些具有中国古建筑风格屋顶的现代建筑,如民大礼堂等,是梁思成等人受到苏式建筑影响而提出的中国自身的“民族风格复兴”,可定位为民族风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