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侗族村寨传统建筑风格浅析.docx

发布:2023-11-14约6.7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侗族村寨传统建筑风格浅析 侗族居住区主要分布在中国贵州、广西和湖南省的周边地区和湖北省西南部的周边地区。位于东106110和西2531之间,海拔约1000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湿润气候区,雨量丰富,夏季凉爽,冬季炎热,适合各种植物生长。侗族人口有250余万,侗语分南部方言区(南侗)和北部方言区(北侗),北侗地区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较深,语言汉化程度明显,民族建筑文化形式已经基本消失,南侗区则在与汉文化的不断交汇融合中,吸收了大量汉族的建筑艺术精华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璀璨夺目的侗族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并屹立于中国民族建筑艺术之林。侗族传统建筑承载着侗族人民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然而,在当前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趋同与民族特色消失,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被压抑,文化的多样性被破坏,在建筑方面表现出建筑风格与形式单一、雷同,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消失,因此,有选择、有意识地传承与保护民族建筑文化与建筑风格尤为重要。 一、 建筑建筑的工艺特色 侗寨多坐落在群山环保之中,依山傍水与地形相结合,村落连地成片,村寨毗邻相依,寨边溪水长流,梯田层叠,寨内木楼稠密,鳞次栉比,建筑以杉木为材,采用準栓传合,结构复杂,工艺精巧,造型壮丽。 侗族的传统建筑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造型美观、结构巧妙、工艺精湛、风格独特,古朴典雅的重檐吊脚干栏、寨门、风雨桥、鼓楼、戏台等,是侗族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它们构成了侗族传统建筑及其文化体系。侗族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建材以杉木和松木为主,建筑不论规模大小,都不用“一钉一铆”,结构合理,紧密坚固,建造工艺精湛。 一个完整的侗族村寨的建筑由:鼓楼、萨堂(祖母祠)戏台、民居、禾晾、禾仓、寨门、晾亭、风雨桥构成(如图1),其中最重要的是鼓楼、民居、萨堂、风雨桥,它们是侗族传统村寨不会缺少的。 (一) 干场宅式鼓门 寨门是进寨的标志建筑。寨门主要分两大类型,一是干栏阁楼式寨门,一是门阙式寨门。寨门过去的功能是防卫,如今,这个功能消失了,但它是进寨的通道,是侗寨地域感和凝聚力的标志。 (二) 风桥结构 风雨桥又称作花桥,风雨桥多建在村寨下方的河面上,也有建在田间的。桥墩多为大青石,桥身为纯木质结构,桥由梁、廊、亭等部分构成。桥梁多是巨大的杉木,桥亭用青瓦盖顶,桥廊两边设置栏杆和长凳,即可对桥身起保护作用,又可供人们躲避风雨,所以被称为“风雨桥”。长廊两旁的柱子、栏杆以及梁上绘有反映了侗族人们的生活场景和美好愿望的图画作装饰,它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三) 木锚、楼楼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鼓楼形似巨大的杉树。鼓楼全用杉木凿榫衔接,不用钉铆,也没木楔,结构精巧,造型美观,顶层悬有一长形大鼓。鼓楼一般高达十多米,有几层至十几层不等。鼓楼一般是布局在侗族村寨的中心位置,民居常常环绕鼓楼而建造房屋,房屋无论建在哪个位置都要看见鼓楼的楼檐,听见鼓楼的鼓声。因此,鼓楼是作为侗族村寨的标志和象征而存在的。 (四) 萨大厅 萨堂是侗寨具有神圣性的建筑,南侗地区一般建在村寨鼓楼旁边,萨堂用来供奉侗族祖灵崇拜的偶像“萨岁”也叫“圣母”。 (五) 木板墙透水建筑 侗寨戏台多半建于鱼塘上,用优质杉木建成,是一种干栏式木结构的建筑,台面离地1.7米左右,宽12米左右,进深有7米左右,台侧有楼梯,台面后有木板墙,两面各有一个拱门。台前额枋上有木雕彩绘。楼面多盖杉树皮,有的也盖小青瓦。 (六) 休闲活动 侗乡到处都设井亭、路亭等公益建筑,以方便过往行人休息、饮水。其建筑多为重檐阁式建筑,与民居、风雨桥、鼓楼、戏台、寨门等侗乡建筑风格协调,构成侗乡建筑艺术的整体。 (七) 木楼的水岸式木楼 侗寨民居属于干栏式建筑,是清一色用杉木或松木建成的木楼,其建筑特征是在地面上树立木柱,然后在立柱上用木料构筑成屋架,顶上盖以茅草、树皮或瓦,铺板为楼,合板为隔墙。侗族木楼依山就势建筑,平地、山地、陡坡均可竖起千姿百态的木楼,聚族或聚群,鳞次栉比地布满山寨。这些房屋因地势变化而有不同的设计,形式多样,大致可以分为高脚楼,吊脚楼、矮脚楼和平地楼四类。侗族的民居无论属于那种类型,其屋架一般都是用数根主柱和长短不一的瓜拄用枋穿串成排,然后再将数排相对竖立,再以穿枋连成骨架而成一主体构架体系。 (八) 禾草的加工 禾晾和禾仓是侗族稻文化的产物。禾晾和禾仓是一种小型的干栏式木结构建筑,是一种实用的生活用具,禾晾用来晾晒捆扎成束带长穗的稻禾,禾仓用来储藏禾稻。 侗族村寨特有的建筑风格与形式,不仅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和民族生活习惯,而且也彰显了侗族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内在特质。 二、 藏族文化多元的体现 侗族建筑主要由民居和公共建筑构成,寨门、鼓楼和风雨桥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它们蕴含着侗族千年的民俗文化,这些建筑是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