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松山高中九十八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高二国学概要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台北市立松山高中九十八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考 高二國學概要試題
一、是非題 20分 每題2分(答案正確者,請在答案卡上相應題號上畫A;錯誤請畫B)
1.「二十四史」的形成,是逐步增加,學界所公認,後來經康熙皇帝欽定而成
2.《元史》是正史中疏失最多者,所幸民國柯劭忞編撰《新元史》,補正舊史之疏漏與謬誤,贏得史學
界的讚譽
3.研究「名」、「實」的關係與邏輯問題的諸子,統稱為「名家」。而其思想已融入諸家學說之中,影響
著後代學者的邏輯思維,對於中國古代邏輯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貢獻
4.司馬光主撰《資治通鑑》,內容上起戰國下迄五代;追敘前事,始於智伯求地,用意在於接續《左傳》
5.清章學誠以為「六經皆史」,史外無文;在考據學盛行的乾、嘉時代,極力主張學術要經世致用
6.墨家信天命,主明鬼,認為生死有命;而重實利
7.明代王陽明承繼朱熹的理學,發展「心即理」之說,並提倡「致良知」、「知行合一」
8.篇幅長,辭藻華麗、筆勢誇張,好堆砌冷僻字,艱深難讀,是漢大賦的特色
9.北宋後期,以黃庭堅為首的「西崑體」詩派雄據詩壇,主張無一字無來處,點鐵成金,奪胎換骨
10. 清朝蒲松齡所著《聊齋誌異》,以及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是屬於文言短篇的筆記小說
二、單選題40分 每題2分
11.如果要查考安、史之亂的史料,可參考以下哪些史書?(甲)舊唐書 (乙)新唐書 (丙)新五代
史 (丁)資治通鑑 (戊)通鑑綱目 (己)通鑑紀事本末。(A)甲乙丙戊 (B)乙丙丁戊 (C)
甲乙丁己(D)丙丁戊己。
12.穿越時光隧道,我們可以請下列哪位來當任外交部長最恰當?(A)老子(B)韓非(C)呂不韋(D)
張儀
13.宋明理學各派中,何人認為人性有「天地之性」和「氣質之性」,主張以讀書學習來變化氣質,而復
其天賦的善性?(A)張載(B)周敦頤(C)朱熹(D)程頤
14.撰寫人物生平,蒐集資料應先從正史入手;因在其中有史官對歷史的詳實記錄。以下各組所開列的
書目,符合「正史」的標準為何?
(A)春秋、左傳、三國志、宋史
(B)史記、五代史記、台灣通史、新元史
(C)漢書、晉書、新唐書、明史
(D)後漢書、舊唐書、資治通鑑、舊五代史
15.「讀經宜冬,其神專也;讀史宜夏,其時久也;讀諸子宜秋,其致別也;讀諸集宜春,其機暢也。」
依照張潮《幽夢影》中的看法,下咧哪一部書籍應該列入「暑假讀書計畫表」中?(A)世說新語(B)
呂氏春秋(C)楚辭章句(D)貞觀政要
16.叮噹在閱讀某一史書的介紹:「因裴松之注而著名於世。」請問此部史書為何?(A)三國志(B)
水經(C)淮南子(D)文史通義
17.從文意來看,下文應是史記中哪一篇列傳的序文節錄?「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
昔天下之網嘗密矣,然姦偽萌起;其極也,上下相遁,至於不振。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非
武健嚴酷,惡能勝其任而愉快哉?言道德者,溺其職矣。故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下士聞道,大笑之。』非虛言也!」(A)游俠列傳(B)酷吏列傳(C)滑稽列傳(D)循吏列傳
18.請閱讀以下文字,研判為(甲)(乙)(丙)(丁)所填上的答案,何者不正確?「有時我們對人生的
體悟不須遠求,借鑑自然會給我們依些啟發。一樣看水,(甲)體會到時光的稍縱即逝;(乙)認為
水的柔弱不爭,正是一種謙退的表現;(丙)則以為為學當如水的流動,循序漸進;而(丁)則認為
只要水的本源不枯竭,水依然能持續的流動,不會消失。」(A)(甲):孔子(B)(乙):老子(C)
(丙):莊子(D)(丁):蘇軾
19.有關宋代理學,下列敘述何者有誤?(A)是在儒學的基礎上,參和了道家及禪學,所產生的流派
(B)又稱為「樸學」(C)周敦頤是開山始祖(D)集大成者是朱熹
20.五月五日詩人節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如果想閱讀屈原的作品,下列哪一本書最容易找到?(A)傳
習錄(B)文心雕龍(C)昭明文選(D)花間集
21.「黛玉笑道:『既要學作詩,你就拜我為師。我雖不通,大略也還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既然這
樣,我就拜你為師,你可不許膩煩的。』黛玉道:『甚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
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的對仄聲;虛的對虛的,實的對實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
都使得的。』」從這段文字判斷,黛玉要教香菱的詩是:(A)樂府(B)古詩(C)絕句(D)律詩
22.班固《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序》對先秦學術做了分類,也為諸子學說找到源頭,如:儒家者流,蓋出
於司徒之官;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陰陽家者流,蓋出於羲和之官…等等。而班固在序中亦評論
各家之長。請問:「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是評論哪一家之長?(A)道家(B)儒家(C)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