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8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3节 盐类的水解学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节 盐类的水解
考试说明
1.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
2.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3.了解盐类水解的应用。
命题规律
本节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与热点,主要考点有四个:一是水解方程式的书写;二是水解平衡的影响因素及水解平衡移动;三是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和守恒关系;四是盐类水解在工农业生产和实验中的应用。考点1 盐类的水解及其规律
1.定义
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产生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实质
3.特点4.规律
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多元弱酸强碱盐水解分步进行,以第一步为主。
如Na2CO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CO+H2O((HCO+OH-。
(2)多元强酸弱碱盐水解,离子方程式一步写完。
如FeCl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Fe3++3H2O((Fe(OH)3+3H+。
(3)阴、阳离子相互促进的水解,水解程度有的很大,书写时要用“===”“↑”“↓”等。
如NaHCO3与AlCl3混合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HCO+Al3+===Al(OH)3↓+3CO2↑。
(1)盐类水解的条件
①盐必须能溶于水或易溶于水。
②构成盐的离子中必须存在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如CO、CH3COO-、HS-或Al3+、NH、Fe3+等。
(2)盐类水解的规律
①“谁弱谁水解,越弱越水解”。如酸性:HCNCH3COOH,则相同条件下碱性:NaCNCH3COONa。
②强酸的酸式盐只电离,不水解,溶液显酸性。如NaHSO4在水溶液中:NaHSO4===Na++H++SO。
③弱酸的酸式盐,在溶液中既电离又水解,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
a.若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溶液呈碱性。
如NaHCO3溶液中:HCO((H++CO(次要),HCO+H2O((H2CO3+OH-(主要)。
b.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
如NaHSO3溶液中:HSO((H++SO(主要),
HSO+H2O((H2SO3+OH-(次要)。
④相同条件下的水解程度
a.正盐相应酸式盐,如COHCO。
b.相互促进水解的盐单独水解的盐水解相互抑制的盐。如NH的水解:(NH4)2CO3(NH4)2SO4(NH4)2Fe(SO4)2。
⑤发生水解的盐溶液不一定呈酸性或碱性,也可能呈中性,如CH3COONH4溶液呈中性。
⑥(NH4)2CO3溶液和NH4HCO3溶液显碱性,虽然都能发生双水解,但既无气体产生,也无沉淀生成,所以NH和CO、NH和HCO在溶液中仍可大量共存。
【基础辨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能水解的正盐,其溶液一定呈酸性或碱性。(×)
(2)酸式盐的溶液,一定都显酸性。(×)
(3)盐溶液呈酸性,一定是强酸弱碱盐水解引起的。(×)
(4)NaHS的水解方程式:HS-+H2O((S2-+H3O+。(×)
(5)同浓度的Na2C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相比前者pH大,同浓度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相比后者pH小。(√)
(6)在水溶液中AlO与HCO不能大量共存是因为两者能互相促进水解。(×)
题组一 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1.下列反应不属于水解反应或水解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①HCl+H2O((H3O++Cl-
②AlCl3+3H2O===Al(OH)3+3HCl
③Na2CO3+2H2O((H2CO3+2NaOH
④碳酸氢钠溶液:HCO+H2O((CO+H3O+
⑤NH4Cl溶于D2O中:NH+D2O((NH3·D2O+H+
⑥HS-的水解:HS-+H2O((S2-+H3O+
⑦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腾的水中: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⑧NaAlO2与NaHCO3溶液混合:AlO+HCO+H2O===Al(OH)3↓+CO
A.①②③④⑧ B.①②③⑥⑦
C.②③⑤⑥⑦ D.全部
答案 D
解析 ①④⑥是电离方程式且①应用“===”;②是水解反应方程式,但应用“((”;③的水解方程式错误,应分步进行;⑤应为NH+D2O((NH3·HDO+D+;⑦应用“===”;⑧是化学反应方程式,不属于双水解反应。
题组二 盐类水解的实质与规律
2.下列关于盐溶液呈酸碱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是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
B.NH4Cl溶液呈酸性是由于溶液中c(H+)c(OH-)
C.在CH3COONa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c(OH-)
D.水电离出的H+和OH-与盐电离出的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结合,引起盐溶液呈酸碱性
答案 C
解析 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是盐电离产生的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