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跨国企业战略-武汉大学跨国企业研究中心.PDF

发布:2018-05-01约2.75万字共19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6章 跨国企业战略 6.1 先行案例:福特汽车公司全球 目标的调整 6.1.1 福特汽车公司的早期发展  福特汽车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  1903年由亨利·福特(Henry Ford )创办于 美国底特律市。现在的福特汽车公司是世 界上超级跨国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密执安 州迪尔伯恩市。 福特汽车公司 亨利·福特(Henry Ford) 福特公司现任董事长比尔·福特 (William Clay Ford, Jr.)  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 属于普通百姓的汽车--T型车,世界汽车工 业革命就此开始。  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又开发出了世界上 第一条流水线,这一创举使T型车一共达到 了1,500万辆,缔造了一个至今仍未被打破 的世界记录。福特先生为此被尊为 “为世 界装上轮子”的人。 福特汽车公司第一条流水线  1914年,当装配线最后得到完善后,每天 可生产轿车1,000辆。由于车子坚固耐用, 价格低廉(随着生产效率提高定期降价), 销售量1916年达到577,000辆。1914年公司 宣布给工人付每日5美元的工资,震动全国。 福特公司积累了巨额利润。  1917年福特买下公司全部股权;公司到 1956年才重新允许外人持股,至今由家族 保留40% 的有表决权股。  由于福特抵制T型车的革新,到1926年通用 汽车公司推出雪弗莱车后,T型车的销售急 剧下降,次年福特只好停止此车的生产。 公司改产新的A型车,致使在汽车行业中的 地位落到通用之后。  1943年福特的儿子、主持公司工作的埃兹 尔去世,公司出现管理危机。孙子福特二 世1945年接任。老福特1947年去世。  公司经过改革,不久出现盈利,但1955年 预告已久的埃兹尔车投放市场遭到失败, 损失2.5亿美元。1961年,公司收购菲尔科 公司,次年建立拖拉机分部。1963年推出 野马车获得高度成功,开发这个车型是 李·艾柯卡的功劳。 福特野马车  60年代,公司人事变动频繁,布里奇、米 勒、克努逊、艾柯卡等公司管理负责人员 先后遭到福特二世的解雇;福特二世最后 也陷入困境,1979年让位给菲利普·考德威 尔,第二年董事长职位也让给了他。  1980年,尽管卡车分部和欧洲经营获利较 高,公司还是出现亏损,而且一连几年, 市场份额由1978年的23.6% 降到1981年的 16.6%。  公司研究了日本工业管理的方法,同松田 公司(后名马自达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合 作关系(1979年已获得其25% 的股份), 公司进口马自达轿车和卡车,把这家公司 看成它的一个小轿车分部,直到斑马车的 代替物埃斯科特(Escort )推出为止。(这 个新车是仿福特欧洲公司的艾里卡制造 的。) 福特埃斯科特(Escort)  1984年,随着成本的降低,公司开始重购 3,000万股份(约占公司股票的10%)。公 司在墨西哥的轿车产量增加,在韩国的产 量也上升。  第二年,公司推出花费30亿美元用五年时 间研制而成的陶拉斯(Taurus )车,获得 空前成功。公司的销售额和利润都达到创 纪录的水平。1986年公司净收入自1924年 以来第一次超过通用汽车公司。公司的市 场份额增加到将近20% 。 福特陶拉斯(Taurus )  80年代中期,公司购买了几家公司,包括 第一全国金融公司和斯佩里的新荷兰拖拉 机分部,后者以后同福特拖拉机公司合并。 公司还收购了土耳其科克集团的奥特桑汽 车公司的30%的股份。1985年,考德威尔 辞职,康纳德·彼得森继任。1989年公司满 怀信心地以15亿美元的巨款兼并了英国豪 华轿车制造商杨络纳公司。 但好景不长。由于公司的生产线现代化工 作进展缓慢,经不住日本车的竞争,到 1990年波林接任董事长时,公司又开始亏 损。  公司在日本车的袭击下,1990年下半年开 始亏损,这种情况继续到1992年。公司在 欧洲的经营尤其令人瞩目:1984年公司在 欧洲的销售额曾独占鳌头,之后下滑,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