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组建家庭无线局域网 教学设计 - 2023-2024学年信息技术湘电子版(2019)七年级下册.docx
第6节组建家庭无线局域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信息技术湘电子版(2019)七年级下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家庭无线局域网的组建方法,包括无线路由器的基本设置、无线网络的安全设置以及无线设备的连接。教材以实际操作为主线,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无线局域网的基础知识,掌握组建和优化家庭无线网络的基本技能。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信息意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利用无线网络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2.计算思维:通过无线局域网组建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信息伦理:教育学生在使用无线网络时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尊重他人隐私和知识产权。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无线路由器的基本设置与配置;
②无线网络的安全设置,包括加密方式和密码强度;
③无线设备的连接和调试;
④家庭无线局域网的优化建议。
2.教学难点
①无线路由器设置过程中的网络配置和IP地址分配;
②理解无线网络安全设置的重要性,并掌握设置方法;
③处理无线网络连接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④无线局域网信号覆盖范围和速度的优化策略。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设置步骤;
2.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无线网络的组建过程;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无线网络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学手段:
1.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无线网络组建的动态过程;
2.利用教学软件模拟无线网络环境,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配合实物展示,如无线路由器,增强学生对实物的认知。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关于无线局域网基础知识的预习资料,包括无线路由器设置的视频教程和无线网络安全的相关文档,要求学生了解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概念。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无线网络有哪些安全风险?”和“如何设置无线路由器?”等,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的预习进度跟踪功能,确保每位学生完成预习。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观看视频和阅读文档,理解无线局域网的基础知识。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至在线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和进度的监控。
作用与目的:为学生课堂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无线网络设置失败的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讲解知识点:讲解无线路由器设置步骤,演示无线网络安全的设置方法。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进行无线路由器设置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解答疑问:对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听讲并思考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尝试设置无线路由器。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参与讨论解决方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讲解无线路由器设置的理论知识。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无线网络的设置和调试。
合作学习法: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作用与目的: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无线局域网的设置和优化,解决实际问题。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关于无线局域网安全设置的作业,要求学生撰写设置步骤和注意事项。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无线网络安全相关的网站和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作业,巩固知识点。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提供的资源,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心得。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无线网络的新知识。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率。
作用与目的:通过作业和拓展学习,加深学生对无线局域网的理解,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无线局域网标准与技术:介绍IEEE802.11系列标准,如802.11a、802.11b、802.11g、802.11n和802.11ac等,以及它们的传输速率、频段和特点。
-无线网络安全协议:讲解WEP、WPA、WPA2和WPA3等无线网络安全协议的原理和区别。
-无线网络优化技巧:介绍如何通过调整无线信号强度、信道选择、天线位置等方法优化无线网络。
-无线网络故障排除:分析常见的无线网络问题,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