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测验与评量.doc

发布:2017-02-06约3.55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100學年度研究所碩士班招生考試 測驗與評量試題 適用學系: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 測驗與評量組 一、選擇題(每題2.25分,共45分) 1. 請問課程編製人員在安排課本每一單元內容時,他們最初的主要考量應該為何? (A) 課本每一單元實際包含哪些內容 (B) 課本每一單元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C)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D) 國內外各種版本的課本內容 2. 請問評量編製人員在安排練習和作業內容時,他們最初的主要考量應該為何? (A) 課本每一單元實際包含哪些內容 (B) 課本每一單元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C)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D) 國內外各種版本的課本內容 3. 在國際上,教育界普遍公認教學評量應該包含學科、學習、公平、公開、推論、一致等六大項標準。請問學科標準的主要考量為何? (A) 所有與評量有關的資訊和結果都應該讓學生、家長和教師知道 (B) 透過各種評量方法,讓各種不同的學生,都有適當的表現機會 (C) 各種評量方法都必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D) 評量內容和學科內容必須具有相當高的一致性 4. 在國際上,教育界普遍公認教學評量應該包含學科、學習、公平、公開、推論、一致等六大項標準。請問推論標準的主要考量為何? (A) 透過各種評量方法,讓各種不同的學生,都有適當的表現機會 (B) 所有與評量有關的資訊和結果都應該讓學生、家長和教師知道 (C) 各種評量方法都必須提升推論學生學習成就和課程效度的精確性 (D) 各種評量過程之間,以及其他相關評量系統之間必須具有相當高的一致性 5. 在國際上,教育界普遍公認教學評量應該包含學科、學習、公平、公開、推論、一致等六大項標準。請問公平標準的主要考量為何? (A) 透過各種評量方法,讓各種不同的學生,都有適當的表現機會 (B) 所有與評量有關的資訊和結果都應該讓學生、家長和教師知道 (C) 各種評量方法都必須提升推論學生學習成就和課程效度的精確性 (D) 各種評量過程之間,以及其他相關評量系統之間必須具有相當高的一致性 6. 請問「在家考試」(take-home)是屬於下列哪一種評量方式? (A) 紙筆測驗 (B) 學習檔案 (C) 申論題考試 (D) 選擇題測驗 7. 請問「檔案評量」(portfolios)是屬於下列哪一種評量方式? (A) 紙筆測驗 (B) 非紙筆測驗 (C) 人格測驗 (D) 性向測驗 8. 請問「開書考試」(open-book)是屬於下列哪一種評量方式? (A) 真實評量 (B) 動態評量 (C) 紙筆測驗 (D) 非紙筆測驗 9. 請問「適性測驗」(Adaptive test)是屬於下列哪一種評量方式? (A) 實作評量 (B) 檔案評量 (C) 真實評量 (D) 動態評量 10. 請問下列哪一項最符合「檔案評量」(portfolios)的特徵? (A) 過程 (B) 作品 (C) 速度 (D) 反省 11. 請問下列哪一項最符合「實作評量」(performance)的特徵? (A) 正確 (B) 作品 (C) 演出 (D) 速度 12. 請問當評量編製人員探索課本每一單元實際包含哪些內容時,常用下列何種方法? (A) 因素分析 (B) 知識結構分析 (C) 項目分析 (D) 雙向細目表 13. 對教材做知識結構分析時,下列何者不是必要過程? (A) 知識結構的各個節點(概念)之間的連線必須藉助統計方法來建立 (B) 知識結構的各個節點(概念)之間的連線必須符合教材內容的邏輯結構 (C) 知識結構的各個節點(概念)之間的連線必須形成樹狀結構 (D) 知識結構的各個節點(概念)所形成樹狀結構可以有不同數量的分枝或階層 14. 對教材做知識結構分析時,下列何者是必要過程? (A) 知識結構的各個節點(概念)之間的連線必須藉助統計方法來建立 (B) 知識結構的各個節點(概念)之間的連線必須符合教材內容的邏輯結構 (C) 知識結構的各個節點(概念)之間的連線必須形成樹狀結構 (D) 知識結構的各個節點(概念)所形成樹狀結構可以有不同數量的分枝或階層 15. 下列何者最不適合做為雙向細目表每一格數字的決定依據? (A) 教學時數的分布 (B) 教材內容的分布 (C) 命題教師的看法 (D) 考生的反應 16. 在編製測驗時,當雙向細目表每一格的數字決定後,接下來應該做下列何者? (A) 就每一格的試題編寫關聯行為 (B) 就每一格的關聯行為編寫試題 (C) 就每一格的關聯行為編寫具體行為 (D) 就每一格的具體行為編寫關聯行為 17. 題組試題之測驗題型若使用三參數單維度之試題反應理論分析時,會產生以下何種情形? (A) 低估能力參數的估計精準度 (B) 高估能力參數的估計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