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单元作业设计.docx
地理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地理
八年级
第一学期
湘教版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单元组织形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中国的疆域
第一章第一节
2
中国的行政区划
第一章第二节
3
中国的人口
第一章第三节
4
中国的民族
第一章第四节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1年版)》的要求,本章内容属于课程内容“中国地理”中“疆域与人口”部分,课标的具体要求见表1。
表1“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
标 准
活动建议
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人口与民族
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开展拼图游戏、学习交流等活动。例如,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拼图游戏,收集并交流反映我国一些民族的风俗、服饰图片和文字资料,描述、讲解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
(二)教材分析
1、单元知识内容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本章内容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概述了中国的基本国情。共分为四节,主要包括:中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的知识。第一节是中国的疆域,主要介绍了中国的位置和范围及邻国;第二节是中国的行政区划,主要介绍了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第三节是中国的人口;第四节是中国的民族。三四两节主要以人文地理的角度介绍了中国的人口和民族的特点及分布概况,以及中国的人口和民族的国家政策。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中国的位置、范围
中国的行政区划
中国的人口
中国的民族
图1“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知识框
2、单元知识逻辑
我们伟大的祖国屹立于亚洲的东方,疆域辽阔,物产富饶,是14亿中国人心中最美的家园。学习中国地理,就必须首先认识中国的位置和范围,了解中国的概况,因此本章作为中国地理知识的开篇,是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让学生从我国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人口数量、民族组成等方面认识到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辽阔的疆域,众多的人口,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与众多国家有着密切联系,在世界上不可被忽视的伟大国家。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进行了世界地理知识学习,具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道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基本的地理方法,教师应该在原有知识基础之上,加大对地图及真实情境材料的使用,深化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在内容上强调真实情境的运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依据课标,制定本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如下:
运用地图及相关材料,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与疆域特征。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中能够指出我国的海陆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南海诸岛、钓鱼岛及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
运用中国行政区划图,识别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认识我国人口总数、人口增长特点、人口政策。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注重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通过单元作业,加强单元学习的整体性,强化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地图或材料分析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了解一个地区人口、民族分布特征,理解我国人口、民族政策。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基于“双减”背景下减负提效目标,本单元作业主要包括四课时作业及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两部分。类型主要有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书面作业有选择、填空、绘图等题型。书面作业由1-2组选择题和1组综合题组成
,通过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等形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等综合能力,有效落实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实践作业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手抄报、演讲、调查等实践性的作业。通过小组合作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及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具体体例见表2。
表2“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单元作业体例
课时作业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中国的疆域
1-2组
题量
中国的行政区划
1-2组
选择题5组
综合题2组
中国的人口
1-2组
中国的民族
1-2组
题型
书面作业、实践作业
填图、填空、选择题、活动题、实践题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