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柱模板支设技术交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交底内容:
1、作业准备
1.1机具准备
1.1.1加工、施工机具:电锯、扳手、撬棍、手锯、锤子、打眼电钻、水平尺、钢卷尺、线坠等。
1.1.2运输机具:现场采用塔吊进行吊装。
1.1.3机具的使用、存放:现场机具均存放在西侧库房,并派专人进行使用、维修管理。
1.2材料准备
1.2.1多层板:900×1800×15mm,木方:100×100mm、100×50mm(加工高度、厚度一致)、Φ14止水片对拉螺栓、普通对拉螺栓、碗扣、脱模剂、钢钉、顶杆等。
1.2.2支撑系统为ф48钢管、扣件、可调支撑头。
1.3作业条件。
1.3.1施工之前对施工人员进行设计意图交底、施工技术交底、安全交底等。
1.3.2底板放线、将墙身洞口位置及墙、柱模板边线、控制线放出后经验收合格,墙柱支撑顶撑用的地锚预埋好。
1.3.3墙、柱钢筋骨架、水电预埋管盒等经隐检验收并办理有关手续。墙体合模前洞口模板安装完毕并经过检查合格。
1.3.4须用多层板自制的部分柱模、墙模及洞口模板已配完,自检合格,刷上封边漆。
1.3.5墙柱施工缝处理完毕,冲洗干净,露出坚实砼面层。
1.3.6对于拆除下来的表面有变形、平整度不符合要求的模板已经进行了修理,表面清理干净并满刷脱模剂,经验收合格。
1.3.7模板的操作架子已经按要求搭设完毕,并上部已经满铺木跳板。
2、施工操作工艺措施及主要做法要求
2.1工艺流程
2.1.1墙体支模工艺流程:放出柱的轴线、柱边线及外控制线(柱根混凝土凿毛(焊定位钢筋(没模板边贴海棉条(模板安装就位(安穿螺栓及顶撑(校正、调正固定(模板根部塞缝(自检(预检(交接检(浇筑混凝土时钢筋模板的复查维护(拆模(模板清理。
2.1.2洞口模板施工工艺流程
根据图纸进行模板加工→拼装模板成为一个整体→模板整体安装就位→调整模板的位置和垂直度→检查验收。
2.2墙体模板做法
2.2.1.墙体模板均采用15mm厚多层板,模板尺寸900×1800×15mm,配板时,基本上以900宽为一个单位,排布螺栓孔时保证每个单位板上的孔距一致,便于重新组装时用于不同部位,模板加工前应做好配模图,不得随意裁切。所有附墙柱均与墙体同时施工,配模时墙体阴角部位采用阴角模,由两侧向中间配模,尽量选用整板,对于中间拼缝板的尺寸不宜小于300mm宽。
2.2.2地下室墙体模板的配置高度按层高配置,地下二层墙高为3.8m,地下一层夹层墙高为1.9m,最先施工是地下二层,地下二层的模板配制时应充分考虑地下层模板的组合。当外墙有导墙时应减去一个导墙高度,模板上口高于顶板下皮50mm。
2.2.3在墙体混凝土拆模后,将混凝土的上口高于板底10mm处侧面用云石机平切10mm深槽,并将松散混凝土剔除,在缝口下方50mm处粘贴海绵条,支设顶板模板时用100×100mm的木方挤死,这样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杜绝流浆现象。
2.2.4墙体模板对拉螺栓均采用Ф14螺栓,地下室外墙对拉螺栓采用止水螺杆,中间应设50×50×3mm止水片,两端墙外皮处应加设橡胶垫。内墙不是人防层采用对拉螺栓外套大于螺栓直径的塑料套管以保证螺栓能周转使用(注:人防层内的墙体螺杆禁止加设套管)。对拉螺栓水平间距600mm,垂直间距随主龙骨间距。详见下表:
序号 截面
厚*高 模板 次龙骨(竖向) 主龙骨(横向) 对拉螺栓 支撑
1
350*3900以内 15mm厚多层板 50×100mm木方,间距200mm φ48双钢管,起步200mm,其余间距500mm φ14螺栓,水平间距600mm,垂直间距随主龙骨间距 φ48钢管,组成多个三角斜支撑,间距1200mm
2
300*3900以内 15mm厚多层板 50×100mm木方,间距200mm φ48双钢管,起步200mm,其余间距600mm φ14螺栓,水平间距600mm,垂直间距随主龙骨间距 φ48钢管,组成多个三角斜支撑,间距1200mm
3
300*5900以内 15mm厚多层板 50×100mm木方,间距200mm φ48双钢管,起步200mm,其余间距550mm φ14螺栓,水平间距600mm,垂直间距随主龙骨间距 φ48钢管,组成多个三角斜支撑,间距1200mm
4
200*2900以内 15mm厚多层板 50×100mm木方,间距200mm φ48双钢管,起步200mm,其余间距600mm φ14螺栓,水平间距600mm,垂直间距随主龙骨间距 φ48钢管,组成多个三角斜支撑,间距1200mm 备注: 对拉螺栓第一道与最后一道距模板底部或顶部200mm。
2.2.5为保证剪力墙侧模的垂直质量,采用φ48钢管组成多个三角支架进行支撑,可以增加钢丝绳斜拉以加强稳定性。墙体下层楼板混凝土浇筑时应在墙两侧埋设φ22以上钢筋环地锚,环内加设扫地钢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