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化学反应都有新物质产生,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请列举学过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温故知新 (2)吸热反应: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碳和二氧化碳高温下的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 (1)放热反应:Mg、P、S、Fe、H2、C、煤、石油、天然气等所有的燃烧;中和反应;铝片等金属与酸的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食物的腐烂;活泼金属与水的反应;爆炸等。 说明:吸热反应的过程往往不很直观,但我们接触的许多反应都是吸热反应,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等。 燃烧发光 光合作用 2、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哪些形式? 化学能 电能 光能 热能 电池放电 吸热反应 通电电解 3、如何理解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既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两者相互伴随,密不可分。但以物质变化为主,能量变化的多少取决于物质变化的多少。 放热反应 常见形式 一、反应热 焓变 1、什么是反应热: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 焓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其符号为H,单位为kJ/mol 。如同物质具有一定的内能一样,物质也具有一定的焓。 2、什么是焓: 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焓(H1)和与反应物的焓值(H2)的差叫做焓变,其符号为△ H,单位仍为kJ/mol 。 △ H= H2(生成物) - H1(反应物) 3、什么是焓变: 4、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 关系:在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热效应)等于焓变,即△ H=反应热。 思考:敞口容器中发生的反应,是不是恒压?反应热的单位是什么? 结论:由于常见的化学反应都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的,因此常用焓变(△H)表示反应热。由于放热反应的体系能量减少,故放热反应的△H 为“-”或△H 0 ;同理,由于吸热反应的体系能量增加,故吸热反应的△H 为“+”或△H 0。 kJ/mol 是 练习:1molH2和1molCl2反应时放出184.6 kJ的热量,则其反应热为: 。 ΔH=-184.6 kJ/mol 5、反应热的微观原理 反应物分子 原子 生成物分子 旧键断裂 吸收能量E1 新键生成 放出能量E2 1、当E1E2时:放热反应, △H 0 2、当E1E2时:吸热反应, △H 0 放出热量为E2-E1KJ, △H = -(E2-E1)kJ/mol 吸收热量为E1-E2KJ, △H = +(E1-E2)kJ/mol H2(g) + Cl2(g) = 2HCl(g) △H = - 184.6kJ/mol 吸收436kJ 吸收243kJ H H H H Cl Cl H Cl H Cl Cl Cl (1mol) (1mol) 放出热量: 2×431-(436+243)=184.6KJ △H = - 184.6kJ/mol 放出431kJ 放出431kJ 练习:合成氨反应为N2 + 3H2 = 2NH3。若拆开 lmol H—H键、lmol N-H键、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 kJ ,则1mol N2与3molH2反应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 N2 + 3H2 === 2NH3 解析: 6×391 3×436kJ 946 kJ ΔH=-92kJ/mol 放出热量: 6×391KJ - (946 kJ +3×436)kJ =92KJ 小结: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放出热量,这是放热反应。反之,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就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这是吸热反应。 6、反应热的宏观原理: 二.热化学方程式 思考:人们常用下列特殊的化学方程式来表示能量变化。它与普通的化学方程式有哪些不同?(提示:g表示气态,l表示液态,s表示固态) 1、什么是热化学方程式: H2(g) + I2(g) 2HI(g) △H = - 14.9kJ/mol 200?C 101kP 问题: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物质的变化,是否也可以表示能量变化呢? 不同点:(1)标出了物质的状态(2)注明了反应条件:温度和压强(3)标出了反应热: △H = - 14.9kJ/mol 。 上述反应的意义是:1mol H2和1mol I2(g)完全反应的热效应为△H = - 14.9kJ/mol 。 定义:像这种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问题1:在热化学方程式中,为什么要标明条件——温度和压强呢? 温度和压强对反应热具有一定的影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