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病例分析题.docx
《妇产科学》病例分析题
病例
患者,女,28岁,已婚。因“停经38周,阵发性腹痛6小时”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周期2830天,经期57天。末次月经2023年1月10日,预产期2023年10月17日。6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阵发性疼痛,伴有少量阴道流血,无阴道流液。既往体健,否认慢性疾病史,孕1产0。
入院查体:T36.8℃,P88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一般情况好,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膨隆,呈纵椭圆形,宫高35cm,腹围100cm,胎心率140次/分,胎位LOA。宫缩3040秒/45分钟,强度中等。骨盆外测量各径线正常。肛查:宫颈管消失,宫口开大2cm,先露S1。
选择题
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先兆早产
B.临产
C.前置胎盘
D.胎盘早剥
答案:B
解析:临产的标志为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同时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该患者有阵发性腹痛,宫缩3040秒/45分钟,强度中等,宫颈管消失,宫口开大2cm,先露S1,符合临产的诊断标准。先兆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出现规律宫缩;前置胎盘典型症状为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发生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胎盘早剥常有妊娠高血压疾病等诱因,腹痛剧烈,阴道流血量与贫血程度不成正比。
2.该患者目前的产程分期是()
A.潜伏期
B.活跃期
C.第二产程
D.第三产程
答案:A
解析:第一产程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潜伏期是指从临产出现规律宫缩至宫口扩张3cm,该患者宫口开大2cm,处于潜伏期。活跃期是指宫口扩张310cm;第二产程是从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第三产程是从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
填空题
1.正常足月妊娠时,胎心率的正常范围是______次/分。
答案:110160
解析:正常足月妊娠时,胎心率的正常范围是110160次/分,胎心率持续10分钟以上小于110次/分或大于160次/分,称为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
2.该患者的预产期是根据______推算的。
答案:末次月经
解析:临床上预产期的推算方法通常是按末次月经第一日算起,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该患者末次月经2023年1月10日,月份1+9=10,日数10+7=17,所以预产期为2023年10月17日。
判断题
1.该患者目前宫缩强度弱,不符合临产表现。()
答案:错误
解析:该患者宫缩3040秒/45分钟,强度中等,同时伴有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符合临产的表现,所以该说法错误。
2.骨盆外测量各径线正常,说明该患者一定能经阴道分娩。()
答案:错误
解析:骨盆外测量各径线正常只能提示骨盆形态和大小可能无明显异常,但能否经阴道分娩还受胎儿大小、胎位、产力以及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影响,所以不能仅仅根据骨盆外测量正常就判断一定能经阴道分娩,该说法错误。
解答题
1.简述该患者的处理原则。
答案:该患者目前已临产,处理原则如下:
一般处理:提供心理支持,缓解产妇紧张情绪;让产妇适当活动,鼓励少量多次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食物,摄入足够水分,以保证精力和体力充沛。
产程观察:密切观察宫缩情况,包括宫缩持续时间、间歇时间及强度;监测胎心率,可通过胎心监护及时发现胎儿宫内情况;观察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情况,适时进行肛查或阴道检查;注意产妇生命体征变化,如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
分娩处理:如果产程进展顺利,可等待自然分娩。在分娩过程中,指导产妇正确屏气用力,做好接产准备。若出现产程异常,如宫缩乏力、胎儿窘迫等,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加强宫缩、吸氧、必要时行剖宫产等。
2.简述第一产程中观察产程进展的方法及意义。
答案:
观察宫缩:通过触诊或胎儿监护仪观察宫缩的持续时间、间歇时间及强度。意义在于了解子宫收缩的情况,判断产程是否正常进展。若宫缩过强、过频,可能导致胎儿窘迫、子宫破裂等;若宫缩乏力,则可能使产程延长,增加产妇和胎儿的风险。
监测胎心率:用听诊器或胎心监护仪监测胎心率。正常胎心率为110160次/分。意义是及时发现胎儿在宫内的安危情况,如胎心率异常可能提示胎儿缺氧等情况,需及时处理。
观察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通过肛查或阴道检查了解宫口扩张程度和胎先露下降情况。宫口扩张是判断第一产程进展的重要指标,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胎先露下降程度以坐骨棘平面为标志,能反映胎儿下降的进程,有助于判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