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学设计.doc

发布:2017-04-24约1.4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虎林市逸夫中学沈兰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简单物候知识。 2.?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 3.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4.?延伸拓展法。扩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你能从大自然的各种景象中,判断出我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学生思考回答)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今天我们就来学校一篇和物候有关的文章,那就是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作者。 二、预习检测 三、尝试探究学习 1、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根据要求准确地筛选信息,分别用一两句话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2、请用概括的话归纳本文用的说明顺序? 3、研究学习课文6---10段,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四、尝试品味语言 本文生动的语言体现在哪些方面? 五、拓展延伸 联系课文中物候知识,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它不但绚丽多姿,丰富多彩,而且瞬息万变,我们只有真正地去热爱它,才能读懂它的语言,这样我们才能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七、课堂检测 1.本文从全文上看采用了( )说明顺序,在说明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时用了( )说明顺序。 2.试分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1)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2)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10天左右。 八、布置作业(3选2) 必做:1.说明“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三则农谚包含的物候知识。 2.按照一定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有条理性的写一写我们的校园。 选做:3.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物候知识解释,人们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选择到海边去消夏呢? 九、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描述物候现象 作出科学解释 推究因果关系 阐明研究意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