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八章 语言文字应用-基于思维的语言建构和运用 专题七 仿写(含修辞手法) 核心突破二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课件.ppt

发布:2018-05-13约1.23万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审清例句的句式特点,仿句要与例句句式保持一致。 ②分析例句的修辞特点,仿句的修辞手法要与例句保持一致。 ③看清题目要求,仿写是另立话题还是顺着原先的话题。 ④依据仿写话题展开联想、想象,写出形象合理的语句。 (3)对联式仿写 仿写对联,要注意把握对联本身的特点和要求: ①在内容上,上下联语意相承或相关。 ②在形式上,上下联应符合绝对的工整对仗。比如,字数应完全相等,词性应相对,结构应一致,等等。 ③在韵律上,对联上联最后一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应为平声。 (二)逻辑式仿写 4.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如果流行的一定是被喜欢并接受的,那么流行感冒也就成为最受欢迎的疾病了。 答案 答案 (示例一)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示例二)如果作文有可传的秘诀能够代代相传,那么作家这一行当就可以子子孙孙无穷匮了。 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高中阶段阅读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有益补充,如果条件允许,每个学生都应该大量阅读世界文学名著,因为只有大量阅读名著,自己的思想境界才能得到提升,思想境界提升之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成绩自然会相应提高,高考时也就一定能考取理想的大学。 ①不是只有大量阅读名著思想境界才能得到提升。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是思想境界得到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和成绩就会提高 不是语文综合素养和成绩提高就一定能考取理想的大学 逻辑式仿写是指以合乎逻辑为主要要求的仿写,它只要求句式一致,淡化甚至没有修辞要求,重点是逻辑一致。这是仿写题发展的新动向。答这种题型,审题要重点看逻辑要求,是用什么样的逻辑命题、推理方法还是逻辑上有什么问题。仿写上只求句式与例句保持一致即可,重点是逻辑一致。这种题型不考逻辑名词术语,重在语言表达的准确、严密、合乎逻辑,考生要明白这一点。 点拨关键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7·山东)某校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在横线处填写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 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心理健康的青少年面对坎坷时,往往乐观坚强,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呢?我们邀请了著名心理学家王教授给大家谈谈这个问题。请鼓掌欢迎。 知识运用7 答案 解析 答案 (示例一)它如春风,吹走我们脸上的愁云;如阳光,驱散我们心头的阴霾;如暖流,融化我们心里的坚冰 (示例二)它如明亮的灯火,温暖寒冷的暗夜,驱散心头的迷雾,照亮回家的路途 解析 首先明确开场白的主题——“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和题干中的限制条件“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分析要补写的句子的位置及其与前后分句的联系。本文段所要补写的句子是对“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的进一步描述。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是为了使描述更加形象、生动,突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①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②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比内容互相衔接,给人们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句不重字。 ③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微积累 七、反复:千言万语,一个声音 (1)概念。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者段落等。 (2)种类。①接连反复。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②间隔反复。例如: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拒绝赔款,强占钓鱼岛,他们不惊诧;美帝国主义轰炸大使馆,死伤中国人命,他们不惊诧;印尼治下的混战,屠杀华人,抢劫财产,先奸后杀,秘密杀戮,放火烧人,他们也不惊诧;在上访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3)作用。不仅能起到强调作者感情、充分表达作者思想的作用,还能增强文章的气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过去)柴垛是家力的象征。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二十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自己变成这样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