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期护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期护理
罗文娟
(临夏州人民医院眼科 731100)
【摘要】目的:探讨适合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以期达到最佳疗效。方法:对54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护理措施保证了治疗的效果,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目前我国盲人中46.1%是白内障引起的[1],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也在逐年增加。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并发症多,为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前积极控制血糖,做好健康教育,术后加强病情观察,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关键词】糖尿病性白内障 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071-01
糖尿病患者机体抵抗力低,容易发生感染、伤口愈合差等并发症,因此这类患者,必须要控制血糖,使之在正常范围内或略高于正常范围时,才能行手术治疗。在控制糖尿病病人血糖的措施中,饮食治疗是最基础、最为重要的,它是控制血糖和减轻症状的重要途径。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则会影响术后疗效的巩固,容易发生前房出血、前房纤维性渗出[2]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因此需要严格控制饮食,按照病人体重、年龄及活动量制定饮食疗法。我院眼科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对54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并且积极实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手术取得了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确诊的54例患者中,男24例,女30例,年龄53~80岁,平均69.5岁;54例共58眼,单眼50例,双眼4例。其中6例为胰岛素依赖型,48例为非胰岛素依赖型。入院时测得空腹血糖7.5~13.6mmol/L,术前空腹血糖控制在8.0mmol/L以下,术前视力:指数7眼,0.01~0.1共35眼,0.12~0.3共16眼。
1.2 护理方法: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
1.3 结果:术后视力0.04~0.1共5眼,0.12~0.3共10眼,0.4~0.5共18眼,0.6~1.0共25眼。术后患者心理状态良好,手术后无前房出血,无纤维性渗出,无晶体移位等并发症发生。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存在的心理问题,积极给予疏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大多数为老年患者,由于视力减退,生活诸多不便,复明愿望强烈,对手术期待值高。但同时对于疾病及手术的认识不足,担心手术的过程、疼痛、术后效果等,容易引起焦虑不安的情绪。加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对手术的应激反应比正常人更大,会引起血压、血糖的一时性升高,而影响手术效果。对此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详细解释麻醉的方法、手术的过程以及术中的配合。术前指导患者进行术眼的固视训练、术中的呼吸训练,以便更好的配合手术,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手术疗效,解除不良情绪影响,增强患者自信心。
2.1.2 饮食指导:饮食治疗是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巩固手术效果的根本措施,向患者及家属认真交代饮食疗法的重要性。在尊重患者的个人饮食习惯基础上,参照患者相关数据,计算出准确的热量值,制定出科学的饮食方案。严格执行饮食方案,通常将每天的热量合理分配,按1/5、2/5、2/5分配至早、中、晚餐[3],既有利于血糖水平的稳定,又有利于胰岛素的正常分泌,满足机体的能量需求,促进伤口的愈合。鼓励进食高纤维食物,饮食做到定时、定量、低盐。术前可少量饮食,以免术中发生低血糖反应。
2.1.3 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比普通白内障术后的不良反应要重,最容易发生瞳孔粘连,纤维性渗出的发生率也很高,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因此,稳定的血糖值是手术疗效的保障。每日监测血糖和尿糖,根据结果调整用药,我们加强监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及时将血糖水平向医生汇报,按医嘱调整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术前空腹血糖均控制在8.0mmol/L以下,餐后2h血糖在10mmol/L以内,尿糖(-)或不超过(+),连续3d以上,方进行手术。
2.1.4 术前准备
2.1.4.1 术眼准备:手术前3天开始滴海伦眼液,4~6次/d;泰利必妥眼膏,每晚一次,防止感染,并在术前检查视力、眼底、眼位,测晶体度数、角膜曲率。术日剪睫毛、测眼压、冲洗泪道、冲洗结膜囊,保持结膜囊的清洁。6例患者发现术眼有脓性分泌物,及时报告医生,暂停手术,遵医嘱予抗感染治疗,术眼无脓性分泌物连续3d以上,方进行手术。对19例疑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常规做眼电生理检查;对9例有视网膜功能障碍者,术后存在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