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护理.ppt
术前检查全身检查血、尿常规、血糖,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血压及心电图,胸透。眼部检查视力,色觉及光定位,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眼压、角膜内皮,视野,眼部B超,ERG,VEP。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检查。第28页,共33页,5月,星期六,2024年,5月
术中技巧瞳孔不易散大:术前非甾体类抗炎药减少手术中前列腺素释放;灌注液中加入肾上腺素;虹膜接钩辅助扩大。虹膜脱出:因虹膜萎缩无力易于脱出,不必急于回复,待植入人工晶状体再恢复。角膜缘切口:应稍向前,减少切口出血。第29页,共33页,5月,星期六,2024年,5月
术后处理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相对较重,应注意术后局部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使用,并酌情使用散瞳剂活动瞳孔。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或甘露醇可能加剧病情,应尽量避免使用,如须使用须调整降糖药用量。术后眼底病治疗。第30页,共33页,5月,星期六,2024年,5月
术后视力决定因素视网膜病变的程度。病变是否累及黄斑部。第31页,共33页,5月,星期六,2024年,5月第32页,共33页,5月,星期六,2024年,5月感谢大家观看第33页,共33页,5月,星期六,2024年,5月关于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护理糖尿病过程中,大部分眼组织均可受累,引起一系列眼部病理改变。糖尿病性白内障已成为糖尿病并发症中仅次于视网膜病变的第二大眼病。第2页,共33页,5月,星期六,2024年,5月
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可分两类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患者的老年性白内障。第3页,共33页,5月,星期六,2024年,5月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
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并不多见,主要发生在青少年严重糖尿病患者。
本病特点为双眼发病,发展迅速,可在数日,甚至48小时完全成熟,很少超过数周的。第4页,共33页,5月,星期六,2024年,5月糖尿病患者的老年性白内障
糖尿病患者的老年性白内障与无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表现大致相同,只不过发病的平均年龄较早,成熟的也较非糖尿病者早,糖尿病患者中白内障高达48%。第5页,共33页,5月,星期六,2024年,5月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病学说渗透压或多元醇代谢异常学说蛋白质糖基化学说氧化应力学说第6页,共33页,5月,星期六,2024年,5月
渗透压或多元醇代谢异常学说高葡萄糖水平使晶状体内醛糖还原酶(AR)激活,葡萄糖在AR的作用下转化为山梨醇.山梨醇在山梨醇脱氢酶的催化下进一步生成果糖。这类糖醇在晶状体内产生后不易由囊膜渗出,堆积聚集引起晶状体渗透压升高,而形成囊泡、水隙、板层分离等病理改变;继续加重则使纤维断裂,Na,Ca:浓度升高,K浓度降低。同时谷胱甘肽、ATP、游离氨基酸和小分子蛋白质等部分丧失,影响晶状体正常代谢,出现蛋白质变性,最终导致白内障的形成。第7页,共33页,5月,星期六,2024年,5月
蛋白质糖基化学说学说糖基化终产物(AGEs)是糖基化过程中的中介体。由于晶状体纤维细胞膜胆固醇/磷脂值较高,使水溶性AGEs无法靠近细胞膜而排出,而累积在细胞内使晶状体混浊、颜色变深。当血糖值超过10mmol/L时,糖基化和糖基氧化反应发挥主要作用,此后随血糖升高,糖基化反应速率与白内障形成呈指数级增加。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及房水中主要存在戊聚糖、N一羰甲基赖氨酸、咪唑啉酮3种AGEs,三者含量与晶状体混浊及白内障发病阶段关系密切。第8页,共33页,5月,星期六,2024年,5月
氧化应力学说还原性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甘油醛等在生理条件下可发生自氧化而生成α-酮醛,这一过程涉及到自由基的产生,引起晶状体脂类及蛋白质氧化,最终导致白内障形成。第9页,共33页,5月,星期六,2024年,5月
糖尿病性白内障多元醇通路与氧化应力的关系多元醇通路的AR使葡萄糖还原为山梨醇,消耗了还原型辅酶Ⅱ,致还原型谷胱甘肽下降、脂质过氧化物及丙二醛水平升高。同时该通路中山梨醇脱氢酶促山梨醇转化为果糖时也产生了氧化应力,导致葡萄糖大量汇集此通路。说明氧化损伤与晶状体抗氧化防御系统的紊乱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和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对急性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影响较小,对慢性糖尿病白内障的发展可能至关重要。第10页,共33页,5月,星期六,2024年,5月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临床表现病初起时,典型的表现为晶状体前、后囊下出现无数的小空泡,继之成为浓密的大小不等的小点状和小片状混浊,有如雪花;同时也可有白色条状混浊沿着晶状体纤维分布的方向扩散。这些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