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张文娣 林琼申 兰馨 付朝霞 蓝惠珍 陈凤华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目的 探讨对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62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及其护理方法。结果 62例患者中,经一期手术治愈43例,12例因结石残留行二次手术治愈,5例残留结石患者经口服排石药治疗。术中有2例患者出现大出血症状,给予及时处理后,患者均得以治疗;术后并发感染1例,根据细菌培养后结果采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后,患者痊愈。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5~7d内出院。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避免PCNL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手术的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经皮肾镜取石术 复杂性肾结石 并发症 观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5-0154-02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少等特点,是临床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主要手段[1]。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虽然较传统开放性手术术后并发症少,但微创并不等于无创,术后它还是可能给患者带来一定的损伤,从而引起并发症的发生。PCNL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出血、感染、尿液外渗以及尿瘘等。为了有效预防PCNL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对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62例复杂性肾结石术后进行仔细观察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现将其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62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19~79岁,平均年龄为(48.76plusmn;3.29)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为(5.06plusmn;1.37)年,其中多发肾结石31例,鹿角状和铸型结石18例,双肾结石9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4例。结石最小直径为0.92cm,最大直径为6.31cm。
1.2 治疗方法
采用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取患者膀胱截石位,行患侧逆行输尿管插管,留置气囊导尿管;改患者俯卧位,垫高上腹部使患者腰背部成低拱形[2]。在C臂X线辅助下行穿刺定位,通常情况下选腋后线11肋间或12肋下建立经皮肾工作通道,穿刺进入集合系统,拔出穿刺针芯见有尿液流出后,留置斑马导丝。于穿刺鞘周围作一长约1cm切口,退出穿刺鞘,采用筋膜扩张器将扩张通道。经皮肾碎石取石通道采用结合超声吸附碎石机碎石。对于结石较大的患者可用取石钳取出。手术结束后常规留置6F 双J 管和16F 肾造瘘管,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
1.3 观察及护理
1.3.1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出血是PCNL术常见的并发症,而出血过多可导致患者肾周血肿,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而,护理人员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面色、口唇,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3]。同时要避免肾造瘘管受压、扭曲、阻塞等,以确保其引流通畅,对于肾造瘘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进行详细记录,如发现患者肾造瘘管引流液颜色鲜红且量大等异常情况发生时,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1.3.2 感染的观察及护理
感染也是PCNL术后较为多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占1.94%~35.9%。导致感染发生的原因主要有:①术前患者已有泌尿系统感染,且未经治愈即行手术治疗;②手术未完全执行无菌操作;③手术所有器械等消毒不彻底等[4]。因而,为了有效避免感染的发生,术后护理人员应做好各引流管的护理,避免引流受压,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定时更换引流管,且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肾内低压状态;每天2次常规消毒尿道;同时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及穿刺口周围有无红肿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发生感染的患者给予充分抗感染治疗,并做好全面护理工作。
1.3.3 术后疼痛的观察及护理
引起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是手术的创伤或结石残留;手术创伤的疼痛程度较小,通常通过播放音乐、看书刊、电视以及聊天等均可得到缓解;而在麻醉消失后,因结石残留引起的肾绞痛,疼痛剧烈,患者难以承受,同时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5]。因而,护理人应术后应加强病房的巡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