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与工程建设标准化法规.ppt

发布:2025-04-03约1.19万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面积的1/14,但发生在我国的大陆性地震在全球陆地破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发生在大陆。坏性地震中所占的比例为1/3。,所以地震活动十分频繁。我国的陆地面积占全球陆地有100次左右。全球地震中,有85%发生在海洋,15%我国是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位于全球两4.2.1.2震级和烈度震级是地震时所释放出能量大小的等级,一般用来形容地震的大小。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常使用里氏震级,它是根据地震仪记录的地面振动位移,按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公式推算出来的。烈度是地面及房屋等建(构)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3度:少数人有感,仪器能记录到。4~5度:睡觉的人会惊醒,吊灯摆动。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大多数人会仓皇出逃,摇晃颠簸,行走困难。9~10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损坏严重;坐立不稳;行走、骑车的人会摔倒。11~12度:毁灭性的破坏。震级与烈度的关系,打个比方,震级相当于原子弹的当量,而烈度就相当于原子弹在不同距离点造成的破坏程度。一般而言,距离震中越近,地震产生的破坏越大,烈度也就越高;距离震中越远,地震产生的破坏越小,烈度就越低。震级提高一级,能量增加30多倍。也就是说,一次8级地震相当于发生了30多次7级地震,约1000次6级地震。4.2.1.3地震灾害类别1.振动破坏地震波引起的地面振动,通过基础传到建筑物,引起建筑物本身的振动,当振动强度超过极限,或者当建筑物自振周期与地震动的周期相一致而产生共振时,就会造成建筑物的破坏。在强震的作用下,建筑物破坏和倒塌的震害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众多震害实例表明,地基对震害有直接影响。2.地面破坏当地震的强度超过表层岩(土)强度时,地面会产生永久变形。地面破坏可导致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地基失效,从而使建筑物或构筑物破坏形成灾害。3.次生灾害地震次生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也是十分严重的。首先是地震火灾。地震使房屋倒塌,火源失控而引起大火的事件是很多的。同时震后消防系统受损,社会秩序混乱,火灾不易得到有效的控制。除了火灾外,次生灾害还有水灾、毒气泄漏和海啸等。指由地震灾害引起的各种社会性的灾害,如常见的01瘟疫和饥荒等。诱发灾害容易出现经济失调、停工停产02、社会秩序混乱以及由于人们的心灵创伤和惊恐而造成03的一些灾害。04诱发灾害4.2.1.4影响地震灾害的主要因素影响地震灾害的主要因素包括地震的大小;地震的远近;房屋建筑、工程设备的抗震能力;预测预报程度。震区群众的救灾意识及震后抗震救灾措施。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死亡24万多人,重伤16万多人,经济损失100亿元,震灾之所以如此惨重,主要原因是:地震震级大;震中在人口稠密市区;震前该地区建筑未设防,抗震能力差;震前未做出短临预报;群众缺乏地震防灾知识,防灾意识薄弱。4.2.1.5产生建筑震害的原因建(构)筑物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建(构)筑物倒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①没按抗震设防要求设计。破坏性地震并不是经常性发生的,我国目前抗震设防的准则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各地的建筑工程都要按照相应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计。不按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工程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将遭到破坏。②建在活断层上。构造地震的发生,一般是活断层错位而产生的,建在活断层上的建筑物自然会遭到破坏。位于软弱地基上。④抗震设计不合理。⑤不按标准施工。01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02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03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04法律、行政法规,制定了《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05规定》,这是最新的抗震设防的部门规章,该规定于062006年4月1日起施行。建设部还制定了《建筑抗震设07计规范》(GB5000112001),这是建筑工程抗震设08防的技术标准,该规范是强制性标准,是必须遵照执行09的技术规范。4.2.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