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1-3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课程标准: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 (中朝、外朝) 北宋 (“二府三司三衙”) 魏晋南北朝 (三省) 秦 (三公九卿) 隋唐 (三省、六部) 元 (一省、二院) 皇帝削相权与将权,强化君权。 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秦 郡 县 汉初 郡 县 王国 郡 县 州 郡 县 汉武帝至东汉末 隋 州 县 唐 道 州 县 北宋 路 州 县 元 行省 路 府 州 县 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总体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1、从专制主义来看,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2、从中央集权来看,中央不断强化对地方控制,即中央集权加强。 请每组同学运用电脑网络资源,查找自己家乡所在行省的相关情况。 可包括如下一些内容:本行省的具体划分,元朝对此地的治理,本行省社会生活状况,著名文物古迹,名人逸事,历朝对此地的管辖,今天的发展等等。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要参与,可以每人负责一个题目,亦可组内自行具体分工,明确合作方式。 寻访身边的历史 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代中央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但在废除秦朝苛法的前提下有所变化。 汉朝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习称“______”。丞相位高权重,为了加强______,汉武帝时新建决策机构“_____”,由皇帝左右亲信充任________等要职;而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演化为_____机构,称为“_____”。 东汉_____帝进一步扩大_______的权力,使它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尚书台。 汉承秦制 三公 中朝 尚书令 执行 外朝 光武 尚书台 皇权 知识框架 魏晋南北朝时,逐渐形成_____体制。 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__________的管理体制,为以后历朝沿用。 宋初,皇权进一步加强,__________是最高行政机构,_______是最高军政机构,这两个机构合称“二府”。后又增设_________为副相,设_______管理财政,通过分割______,强化皇权。 元朝,中央设_______和_______分管行政和军事;又设_______,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三省 三省六部 中书门下 枢密院 参知政事 三司使 相权 中书省 枢密院 宣政院 知识框架 御史 大夫 丞 相 太 尉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太 仆 秦朝 三公、九卿 皇帝 三公 九卿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皇 帝 尚书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史大夫 太 尉 九 卿 中朝 外朝 有事上报 汉朝 “中朝”与“外朝”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唐朝 三省、六部 皇帝 中 书 尚 书 门 下 政事堂 三省 六部 侍 卫 马 军 司 殿 前 司 侍 卫 步 军 司 宋朝 “二府三司三衙” 度 支 盐 铁 户 部 中 书 门 下 枢 密 院 (三衙)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三衙 二府 三司 中书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皇帝 元朝 一省、两院 枢密院 宣政院 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初地方政治制度,实行_____两制并行,景帝至武帝时逐渐削弱____ 势力,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___,作为监察区,设_____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 东汉时期,刺史逐步增添了地方_____权和_____权。东汉末年,州逐渐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地方行政区划转变为___、___、___三级。 郡国 王国 州 刺史 行政 军政 州 郡 县 隋文帝废除郡级,形成_____两级制。 唐太宗又分全国为10___,作为监察区。唐肃宗道逐渐成为 以上的行政实体。唐朝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________权力越来越大,发展成_________局面。 宋太祖为加强集权,削减节度使权力,派_____做地方官。后又把道改为“___”,位列州县之上。 州县 道 节度使 藩镇割据 文官 路 州县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分中书省和_________。省的最高长官为_________。行省之下,分别为___、___、___、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