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三 合作探究 1. 分别概括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上片:描绘壮丽河山。 下片:抒发个人情怀。 2.请从词中找出能扣住以上内容的两个字: “望” 和 “惜” 问:那个词能表现出作者的立足点? 望(登高远眺),还表现了作者顶天立地的形象。 作者望到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长城怎样,大河怎样?(惟、顿)理解表达效果 惟:表达准确,除此之外,其他一切都不见了。 顿:突出天寒地冻,表达出结冰速度快。 在这样的情况下,山怎样,原怎样?“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问: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两个比喻把原本不动的景物写活了,给人以动态之感。 问: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景物呢? 明确:①视觉因素。站得高看得远,看到山势起伏有动感。②精神因素。作者精神振奋,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这些景物能代表北国风光,形象非常雄伟,可以象征我们伟大的祖国。 1.词人为引出对历史人物的评论用了一个过渡句,请同学们读出。 问:过渡句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哪句承上,哪句启下? 2.词中写到了哪几位历史人物? 3.毛主席对历代帝王的美中不足用了一个词表明态度,请问是哪个词? 4.这些人物不愧为民族英雄,但毕竟已经成为过去,决定民族命运主宰祖国山河的人是谁?词中是怎么说的? 5.下阕评论历史人物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为了赞美这些人物?评古论今,为了与现代的英雄人物作对比,以此引出作者的政治抱负,并赞颂当今英雄。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冰封 雪飘 (总写) 上阕:描写北国风光 长城 惟 大河 顿(分写) 描写、议论、抒情 热爱祖国河山 山 舞 原 驰(实写) 须 红装素裹 (虚写) 秦皇 汉武 略输 唐宗 宋祖 稍逊 惜 下阕:评论历史人物 成吉思汗 只识 赞颂当今英雄 数 风流人物 * 毛 泽 东 诗 词 欣 赏 沁 园 春 雪 毛 泽 东 毛 泽 东( 1893 ~ 1976 )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作 者 介 绍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词里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这首词,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万古,风流豪壮。 写 作 背 景 这首词公开发表于1945年8月。当时抗战已取得了胜利,蒋介石假意电邀毛泽东去国民党陪都重庆进行和平谈判。毛泽东为了争取和平,不顾个人安危,与周恩来从延安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在渝期间,诗人柳亚子先生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就把10年前写的《沁园春.雪》抄给他。柳和了一首,首先在《新华日报》发表了和词,不久《新民报》发表了毛泽东的词,引起各方人士的关注和反响,迅速在人民当中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 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据说国民党还暗中组织写词高手,来填写“沁园春”词,可都没有能超过毛泽东这首词的。于是他们恼羞成怒,指使一些反动文人进行诽谤和攻击,但终于被赞扬这首词的正气给压下去了。 发 表 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