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 06-第六章5-7节.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6 章;数据库设计与实施 ;6.5 逻辑结构设计;6.5 逻辑结构设计(1);6.5 逻辑结构设计(2) ;6.5.1 E-R模式到关系模式的转换(1);实体型的转换(1);实体型的转换(2);联系的转换;对1: 1联系的转换;对1:n联系的转换(1);对1:n联系的转换(2);对m:n联系的转换(1);对m:n联系的转换(2);对m:n联系的转换(3);6.5.2 关系模式的优化(1);6.5.2 关系模式的优化(2);1)规范化处理;(1)确定规范级别;(2) 实施规范化分解;2) 模式的评价与修正;2)模式的评价与修正;(1)模式评价;(2)模式修正;(b)为提高查询效率而要求修正关系模式;减少连接运算;减小关系的大小和数据量-水平分割;减小关系的大小和数据量-垂直分割;使用快照技术;(c) 为了节省存储空间而要求修正关系模式;节省每个属性所占的空间;减少重复数据所占存储空间;6.6 物理结构设计;6.6 物理结构设计;6.6 物理结构设计;6.6.1 聚簇设计 ;6.6.1 聚簇设计 ;6.6.1 聚簇设计 ;6.6.1 聚簇设计;6.6.1 聚簇设计;6.6.2 索引设计;6.6.2 索引设计;6.6.2 索引设计;6.6.2 索引设计;6.6.3 分区设计;6.6.3 分区设计;(1) 减少访问冲突,提高I/O并行性;(2) 分散热点数据,均衡I/O负担;(3) 保证关键数据快速访问,缓解系统瓶颈;6.6.3 分区设计;6.7 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6.7 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6.7.1 数据库的建立与调整;1)数据库的建立;2)数据库的调整;2)数据库的调整;3)应用程序编制与调试;6.7.2 数据库系统的试运行;6.7.2 数据库系统的试运行;6.7.2 数据库系统的试运行;6.7.3 数据库系统的运行和维护;1) 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2) 维持数据库的完整性与安全性;2) 维持数据库的完整性与安全性;3) 监测并改善数据库性能;4) 数据库的重组和重构 -重组(1);5) 数据库的重组和重构 -重组;5) 数据库的重组和重构 -重组;5) 数据库的重组和重构 -重构;5) 数据库的重组和重构 -重构;5) 数据库的重组和重构-总结 ;本章结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