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 金属的结晶与二元合金相图.ppt

发布:2017-05-26约5.39千字共4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金属的结晶与二元合金相图(P26) 结晶——是指晶体材料的凝固,或者说是原子由不规则排列状态(液态)过渡到规则排列状态(固态)的过程。 相图——是表示在平衡状态下合金的化学成分、相、组织与温度的关系图。 铸态组织(P26) 铸态组织:是指结晶之后得到的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是指其晶粒的形态、大小、取向及缺陷(疏松、夹杂、气孔等)和界面的形貌等。 铸态的显微组织决定着铸态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加工工艺性能。掌握结晶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控制金属的凝固条件,从而获得性能优良的金属材料。 第一节 金属结晶的基础知识 一、金属结晶的温度与过冷现象(P26) 1、理论结晶温度T0: 又称平衡结晶温度。 (冷速极慢)也就是金属的熔点Tm。 2、实际结晶温度Tn:在某一实际冷却速度下的结晶温度。 ☆纯金属通常在恒温下结晶; ☆多数合金通常在一个温度区间内结晶。 第一节 金属结晶的基础知识 一、金属结晶的温度与过冷现象(P26) 3、过冷度(△T):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对于纯金属: △T= T0- Tn 4、金属的结晶都 是在一定的过冷 度下进行的,这 种现象称过冷现 象。 第一节 金属结晶的基础知识 一、金属结晶的温度与过冷现象(P27) 5、影响过冷度大小的主要因素: 1)金属液的 冷却速度; 2)金属液中 杂质含量。 第一节 金属结晶的基础知识 一、金属结晶的温度与过冷现象(P27) 6、金属结晶的 两个条件: 1)动力学条件: △T>0 (△F<0) 2)热力学条件: 一定的扩散能力。 二、金属的结晶 (一)金属结晶的一般过程(P27) 金属的结晶过程 包括成核和长大 两个基本过程。 晶核:作为结晶 核心的极细小的 固相晶体。 二、金属的结晶 (二)晶核的形成(P28) 1、均匀(自发)成核——在均匀的液态母相中自发形成新相晶核的过程。 γc=(2σTm)/(LΔT) γc—临界晶核半径; σ—表面能;L—熔化潜热; Tm—熔点 2、非均匀成核——依附于母相中某些现成界面而成核的过程。 二、金属的结晶 (三)晶核的长大(P28) 晶核长大就是晶核的固体界面向母相内不断地推进。 晶核长大 方式 ☆树枝状长大; ☆平面长大。 (四)金属结晶后的晶粒大小 (P29) 晶粒的大小通常以晶粒度来表示。而晶粒度又以单位截面内晶粒的数目的多少来划分的。 细晶强化:通过细化晶粒而使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提高的方法。 晶粒越细小,材料的强度、硬度越高,塑性越好。(这是其它强化方法所不能的) 影响晶粒大小的因素(P29) 1、成核率(N)——在单位时间和单位母相体积内所形成晶核的数目。 成核率越大,晶粒越细小。 2、长大率G——(晶核长大线速度)是指单位时间晶核界面向母相中推进的距离。 长大率越大,晶粒越粗大。 过冷度与晶粒大小的关系 (P30) 增加过冷度,成核率N与长大率G均会 增加,但成核率N的增加速度更快些。所以 增加过冷度会细 化晶粒。 变质处理(P30) 增加冷却速度虽然可以细化晶粒,但同时使结晶时的铸造应力增加;对于较大体积的铸锭与铸件提高冷却速度是困难的。 变质处理——即在浇铸之前向金属液中加入某些物质(变质剂)来促进晶粒细化。 细化晶粒的主要方法(总结) 1、增加冷却速度: 例如:由砂型铸造改为金属模铸造,可以提高铸件的力学性能。 2、变质处理: 例如铸铁和铝硅合金(前者加Si-Fe合金,后者加NaF+NaCl混合盐) 3、物理方法: 振动、搅拌等 三、金属铸锭的铸态组织及缺陷(P37) 金属结晶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结晶后在铸造状态下直接使用——铸件; 2、结晶后要进行轧、锻——铸锭; 3、结晶形成制件的一个组成部分,如焊件的焊缝、金属的热渡层等。 三、金属铸锭的铸态组织及缺陷(P37) 铸态组织——金属结晶后其晶粒的形态、大小、取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