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级会计实务公式汇总及要点归纳.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8年初级会计实务公式汇总及要点归纳
2018年初级会计实务公式汇总及要点归纳
第一章 资产
存货成本
一般纳税人的存货成本=购买价款+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
小规模纳税人的存货成本=购买价款+增值税+装卸费+运输费+保险费
存货的计价方法
eq \o\ac(○,1)个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即发出哪批存货是已认定的)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发出每批存货的数量×单价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购入存货成本 –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
eq \o\ac(○,2)先进先出法:(先买入的先发出)
eq \o\ac(○,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只在月末核算一次单位成本)
存货的单位成本=〔期初存货结存金额+本期购入存货金额〕÷(期初存货结存数量+本期购入存货数量)
本月发出的存货成本=本月发出的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单位存货成本
或=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 --- 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eq \o\ac(○,4)移动加权平均法:(每次购货均需核算单位成本)
存货的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购入的实际成本)÷(原有的库存数量+本次购入存货数量)
本次发出的存货成本=本次发出的存货数量×本次发出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商业企业库存商品的核算公式:
eq \o\ac(○,1)毛利率法: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入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eq \o\ac(○,2)售价金额核算法:
商品进销差价=商品售价 -- 商品进价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入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
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的成本差异) ÷(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的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的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率为正数时,贷方记材料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率为负数时,借方记材料成本差异)
固定资产折旧
应计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eq \o\ac(○,1)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额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原价×(1—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原价×年折旧率
eq \o\ac(○,2)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eq \o\ac(○,3)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eq \o\ac(○,4)年数总和法:
折旧率=(预计使用寿命—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1)×100%=尚可使用年限÷预计可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折旧率
总结固定资产
账面余额(账户余额)=入账价值=固定资产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累计折旧
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计提累计折旧—计提的减值准备
总结无形资产
账面余额(账户余额)=入账价值=无形资产的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账面余额—累计摊销
账面价值=账面余额—累计摊销—计提的减值准备
以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账面余额=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账面余额—累计折旧(摊销)
账面价值=账面余额—累计折旧(摊销)—减值准备
第三章 所有者权益
资本公积的核算
资本公积=发行总收入—股本面值—发行费用(2008单选)
即=溢价收入—发行手续费
留存收益的核算
可供分配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本年利润+其他转入(2009单选)
未分配利润(年末)=可供分配利润—当年计提盈余公积—用未分配利润分配现金股利、分配股票等等。
所有者权益核算
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