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三级基础知识讲义(精).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第一场考试
(8:30-10:00)
卷册一,包括:
职业道德(1-25题)折算成10分。
理论知识单选60分,多选40分,共100分。
26-85题为单选,其中26-37为《基础知识》内容,共12题。
86-125题为多选,其中86-93为《基础知识》内容,共8题
;基本内容
本章主要论述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和工资结构以及与失业的相关知识。
学习要求
1、掌握劳动资源稀缺性的属性及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并掌握劳动经济学的两种研究方法的概念。
2、掌握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劳动力供给弹性的定义及分类,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定义及分类。
3、掌握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三个阶段及相关分析原理。
4、掌握均衡价格的一般原理以及工资形式的分类和相关知识。
5、掌握就业总量的决定原理,熟悉失业的概念、失业的类型以及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
6、掌握政府对劳动力市场三大宏观调控政策的原理。;二、效用最大化 P2
根据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可知:
1、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2、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如果总收入减去总费用的差额是正值,则越大越好;如果是负值,则越小越好。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它突出了效用的货币收益方面,而忽略非货币收益方面。
;三、劳动力市场(P3)
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就业规模和获得的工资量。
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P5)
(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
劳动力——指在一定的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
劳动力参与率——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以总人口计算的劳动力参与率(简称劳参率)称为总人口劳参率;以某年龄组计算的劳参率称为年龄别劳参率,以某一性别计算的劳参??称为某性别劳参率。
具体的计算公式分别为:;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劳动力供给弹性的分类
通常在考察市场劳动力供给时,劳动力供给弹性分布在0到无限大之间。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一般将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
(1)供给无弹性,即Es =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在劳动力市场分析的实际可能范围内),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
(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s →∞。这时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
(3)单位供给弹性,即Es →1。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4)供给富有弹性,即 Es 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5)供给缺乏弹性,即 Es 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二)劳动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动趋势为:
1、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2、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呈上升趋势
3、老年人口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4、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不存在显著的趋势性变化
(三)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
1、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在经济总水平上升或下降时期,总劳动力参与率亦发生波动。
2、针对劳动力参与率随经济周期波动的状况,研究者们提出两种劳动参与率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
;二、劳动力需求(P7)
(一)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P8)
(一)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1、短期的生产实际上就是产量取决于一个可变要素的投入。可变要素投入发生变化,产量相应地发生变化。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这种规律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2、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阶段
第二阶段:过际产量递减阶段
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
;(二)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资本等生产要素不变,唯一
显示全部